分享

优化作业设计,满足每一位学生需求——郑州经开区育才小学作业管理案例经验分享

 老胡聊科研 2024-05-22 发布于河南

优化作业设计,满足每一位学生需求

——郑州经开区育才小学作业管理案例经验分享

一、现问题
 随着教育压力的不断增加,作业成为教师和家长提升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直以来,学生普遍反映作业负担较重,机械性、重复性作业过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弱化了作业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的作用,忽视学生在作业中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布置作业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往往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一刀切”现象普遍存在。除此之外,各学科教师之间也是互相割裂,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

二、主要做法
一)标扣本,顶层设计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办发〔2021〕40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育才小学对作业建设实行“秀才”作业顶层设计,“秀”优秀作业秀出我型,“才”各项才华展示我能。统筹考虑各年级、各学科、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力求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具有学校特色的作业创新之道。
二)组织保障,制度先行
学校成立了校级作业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赵丽萍    
副组长:王庆伟、高雪枝、马娇
成员:任向青、李艳、张俨菁、各年级长、各教研组长
作业管理领导小组立足校情、学情,通过结构化顶层设计,由校长牵头,副校长、教务处具体负责,教研组长和年级长结合学科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研发设计,对作业管理的各方面工作进行细致的研究安排,组织教师全面参与。           
学校制定了《育才小学作业管理制度及实施方案》《育才小学学生作业校内公示制度》等,保障了作业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进行,落实落细。

(三)统筹管理,提质增效
学校严格把握落实作业的育人功能,把作业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立足基础性凸显典型性、立足学校指导凸显自主创新、立足多样性凸显特色性的统筹管理办法,全面系统、落实有效、实践创新。  
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作业统筹管控工作机制和作业四级把关审核制度(课程教学中心、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及教师工作要求,统一认识,统一思想,推进作业来源规范化,作业设计多样化,作业布置分层化,作业反馈及时化,作业辅导个性化,作业调控精准化,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1.规范作业来源,减轻作业总量    

学生的书面课外作业主要来自教材配套练习、练习册、校本作业和备课组精选的纸质练习。学校严控教师校内印刷的各种习题、单元检测,要求教师不得让学生购买各种习题性质的资料等,从源头上控制作业总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各学科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成员认真研讨,基于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精心设计作业,探索科学有效的作业形式和内容。
               英语组作业设计研讨
2.分层布置作业,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学校落实三精原则,精讲、精练、精批,凡是布置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了解作业的难易程度、预估时间和适宜的学生群体。各教研组明确学科作业内容、难度和数量。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分层分类布置作业,实施常规性作业和特色作业。其中基础性作业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情分层设计布置,把作业设为“A类”基础性作业;”B类”研究性作业;”C类”拓展性作业,因材弹性施教,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爬坡”的阶梯。    
语文组作业设计教研活动             
3.精心设计作业,探索多样化作业
任课教师在基于课标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及年级特点,精心设计作业,探索多样化作业。特色作业内容丰富多样、形式新颖,如语文学科的古诗配画、根据单元主题绘制手抄报、循环日记本、读书笔记本;数学的错题本,英语学科的英语手抄报、单元思维导图、制作英语书等;科学的小实验、豆贴画等实践类作业。这些特色作业学科融合性强、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科特色作业

学生美好“蛋”生校本课程特色作业



    
特色德育作业—家长和孩子共学同进步
4.及时反馈作业,确保全批全改
教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作业的批改既体现规范化又要有所创新,体现了师生间的互动。教师注重批改方式的多样化和人性化,做到“作业批改及时、讲评及时、作业订正批改及时”,对学习困难学生作业尽可能面批,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5.因材施教,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对于特殊学生的个别指导,学科教师利用中午辅导、下午课后服务时间帮助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实施分层指导;根据学生作业分析错因,诊断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巩固训练。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精准调控作业,实现控量提质
学校建立作业公开制度,每天固定时间、在各班明显位置或利用信息化手段公布各学科作业布置内容。各任课教师布置作业,做到难易结合,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
学校每班每天的作业布置项目及时长要形成作业电子日志,做到随时可查询。由班主任根据学科保持相对均衡原则,与相关科任教师协调后统筹。每周结束时,各班将各科作业布置记录表送交教务处备查。学校统筹安排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书面作业,以此达到全面提升作业布置的质量、控制作业布置总量的效果。    
(四)家校共育, 携手推进

“双减”政策下,学生的大部分作业在学校完成后,回家做什么?该怎么做?面对家长的困惑,学校通过制作美篇在班级群进行宣传,让家长及时了解“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引导家长言传身教,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形成减负共识,完善家校协同机制。       

学校美篇向学生家长普及“双减”政策以及育儿理念
加强家校沟通,不断提升课后服务作业辅导质量。学校在开学初就发放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全体家长了解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办法。丰富的课后延时活动,让学生从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发挥兴趣和特长,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实现育才小学作业的多样化与开放性的结合特色。    
“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业管理作为五项管理中的重要一项,必须统筹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真正形成相互理解、支持的三位一体育人格局,才能确保双减效果的最大化。
三、获得成效
为检验学校双减工作的成效。学校设计问卷调查,调查家长对学校“双减”工作和课后服务的看法。通过结果统计88.14%的家长认为孩子每天需要的作业时长在60分钟以内,93.86%的家长认为目前学校的作业负担不重。由此可见,学校推行双减工作在作业数量和时间的监控上取得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为了得到最真实的反馈,学校展开对学生的调查。根据问卷反馈数据得知:学生认为作业不再和之前都是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增加了很多需要动脑、动手、合作、探索等相关类型的作业。学生还反映出现在的作业更有意思,在玩中就学到了很多东西,做作业不再只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由此可见,学校在作业设计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双减”下作业调查问卷以及统计结果部分截图
通过作业建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及时找到改进的方向,让他们体验到了“我能行”。由此学生树立自尊、自信和进取心,增强学习兴趣。

四、自我反思
对于作业建设,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学校虽然制定了作业制定及监督方案,但是整体上比较碎片化,顶层设计上没有形成体系。
学生作业已经进行分层,但是仍然满足不了部分学生的需求。学校接下来需要进一步思考:怎样优化作业设计,满足学校每一位学生的需求。  
育才小学作业设计在落实“双减”政策的文件精神下,总结亮点,激励前行,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深化作业管理改革、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有效减轻我校学生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赵丽萍 郑州经开区育才小学校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