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病症、问题,背后都有脾胃虚弱这一重要因素,夏天旺盛的阳气有助于补气补阳,而且这个季节无论大人还是孩子,身体情况也相对稳定一些,因此正是调理脾胃的好时机。 对于补虚,食补胜于药补,因为食补很平和,更具水滴石穿的渗透性,也不会给身体添加负担。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一款经典的健脾养胃食疗方,它就是八珍粉。 ![]() 1 八珍粉的原型是八珍糕,是明代御医陈实功在其著作《外科正宗》里留下的一个家传秘方,称其“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陈实功虽为外科大家,但一生非常看重脾胃的保养,最后活到了八十高寿。 到了清代,八珍糕更成了皇室的养生佳品。据记载,乾隆50岁起从未离开过八珍糕,用以养脾去腻,益寿延年。慈禧晚年一次由于嗜食油腻肥甘病倒宫中,吃过八珍糕后,病状竟完全消失了,食量大增,周身有力。从此也爱上了八珍糕。 在我们群里,这一经典食疗方也因效果突出备受妈妈们的青睐。 ![]() ![]() ![]() ![]() ![]() 2 八珍糕由八位药食同源的食物组成,包括太子参(或者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薏苡仁、芡实、白扁豆。这“八珍”在健脾养胃方面各有各的突出优势,而它们抱起团来,协同作战,更将健脾养胃的功效发挥到极致。 总体来讲,八珍糕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这类人通常有不思饮食、见饭不香、吃一点饭就腹胀的,同时大便不成型或者便秘的,容易疲倦、面黄肌瘦的问题,无论成人或者小孩有此症状都适合吃八珍糕。 下面我们来单独介绍下这八珍的作用都是什么。 党参,性味甘平,归脾肺经,擅长补中益气、养血生津,的良药,常常用于调理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等证。 ![]() 白术,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能够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 它的特点就是“守而不走”,如果我们将党参比作开国之君,它的作用是开疆拓土,那么白术就是守城的大臣,国君把脾胃的阵地给攻占下来以后,拱手相让就可以守住。在八珍糕里面,白术和党参协同作战,是这个方子里补中益气的核心力量。 茯苓,也是一种健脾的食材,它的健脾是通过利水渗湿来完成的。 ![]() 脾属土,土最讨厌水湿,茯苓可以帮助脾土清除水湿。它在降水湿的同时推动脾气上升,促进脾胃气机的枢转,提高运化能力。 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 薏米最大的本事就是能祛除我们体内的湿浊之物,尽管能祛湿,但它的茯苓截然不同,茯苓祛湿,药性是向上走的;薏米祛湿,药性是向下走的。这两味药一升一降,就会使人体内的圆运转起来。 中医有一个常识,就是在滋补的时候,先要除掉体内的湿气,湿气不除,会影响到滋补的效果,而这个茯苓和薏米都是祛湿最好的东西。 莲子肉,味甘、涩、性平,归脾经、肾经和心经,它被誉为“脾之果”,擅长收敛,因此它在补的同时,还能养心安神、益肾固涩和健脾止泻。 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入脾、肾二经,不仅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泄的收敛作用,也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对脾虚、肾虚导致的慢性泄泻和小便频数,梦遗滑精,妇女带多腰酸等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白扁豆,被成为“脾之谷”,性温、归经归属脾、胃经,,善于补脾和中、芳香化湿而不燥烈。主要用于调理脾胃虚弱、泄泻、呕吐、暑湿内蕴、脘腹胀痛、赤白带下等病症。 ![]() 山药能够平补脾、肺、肾之虚。 莲子肉、芡实、山药同时具有收涩的作用。一般我们在使用滋补药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随补随散,身体不能真正吸收,而这三味药的应用就使得滋补进来的营养物质可以被收涩住。 我们给儿童调理脾胃时,可以把原配方里的党参换成山楂和麦芽,这两位食材具有消积食的作用,而脾胃虚弱的小儿多多少少都会经常积食,这样在补中有消,更适合他们的体质。 ![]() 3 八珍糕属于补益类食品,急性症状是受了邪,就要先排邪,很多人邪未尽除就着急补,一补又留邪生邪反而延长了病程,因此有感冒、发烧、咳嗽等急性症状时,暂时不要服用八珍粉。 相对于八珍糕,我们把这些食材打成粉,可塑性更强,可以直接用热水冲服,或加入面粉、米粉做成蒸糕、做糊糊、煮粥、做馒头、手工面等等,把中医落实在生活的边边角角。 在用量上,成人每天30克,儿童10—15克。做糕点的时候要把握好八珍粉与大米粉1:10的比例。我们群里的妈妈试过1:5的比例,药味偏重了,没有1:10的好吃,越嚼越有股米香味。 ![]() 想要咨询八珍粉(成人、儿童),可打开今天第二篇推文。 近期导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