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与《易经》

 慧然 2024-05-23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阳明心学为易经之学,非易经观照无以提纲挈领。

阳明心学为天道之理,非真修实证无以允执厥中。


《传习录》的第46条,王阳明说道:“《易》之辞,是'初九,潜龙勿用’六字;《易》之象,是初画;《易》之变,是值其画;《易》之占,是用其辞。”

意思是说:《周易》的爻辞是“初九,潜龙勿用”六个字,《周易》的卦象是初画,《周易》的变化是遇到新画,《周易》的占卜是利用卦辞和爻辞。在这里,王阳明提到四个字:“辞、象、变、占”,出自孔子的《易·系辞上》:“《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王阳明借用这四个字概括了学习“易经”的基本路径。辞:就是对卦和爻的解说,例如乾卦第一爻的爻辞“初九,潜龙勿用”。象:就是卦和爻的符号,例如伏羲说“两仪(即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阴和阳两个基本符号构成八卦及六十四卦的符号。变:就是卦爻随时在变化,大家熟悉的“否极泰来”,就是指随着客观环境、主观意志的变化,万事万物随时都在变化中。把握变与不变的规律,就是《易》的大智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

  王阳明逃难险途,其间有道士为阳明占卦指迷,占得第三十六卦为地火“明夷”卦,道士告诉他:“君子利艰贞,晦可明。”意思是光明掩盖在大地之下,被压抑了,但要正视艰难。他从卦象的推演中,认识到了自己的前途是光明的:危险已经过去了,人生还有更重要的使命等着他去完成。此卦坚定了阳明坚守贞操之信念,故后有《泛海》一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成为他人生复兴的写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道的起用方式即是善,而道存乎每个人的本性之中,所以,阳明说:“善念存时,即是天理”“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贼之心一般,都消灭了。以便是寂然不动,自然感而遂通。”可见,阳明心中的致良知,即是回归善心,以善心遍达一切人和事。而天理,亦是善心而归道体。阳明深刻明了《易》中“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之奥义,因天地无私,圣人之所以为圣,在于效法天地。“动静之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就是归于乾坤之境而入天地道体。王阳明曾为弟子王银改名为艮,字汝止,取“道止于至善”(《易·艮卦》)之意。其号心斋,泰州东台人,后来成为泰州学派的创立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易》第十五是谦卦,形是高山在地下,象征着内心高耸如山,外表却谦和如平地,锋芒不露,谦虚谨慎。王阳明对《易》了如指掌,当然知道谦的力量,所以他告诉家人和弟子们,要谦恭。王阳明认为,人皆有良知,只要肯致良知,人人皆可成圣。既然大家都是圣人,都处于同一层面,任何人就没有资格轻视别人,所以,“谦”是我们良知的命令,也是我们对待天地万物基本的、正确的态度。王阳明说“器虚则受,实则不受,物之恒也”,谦虚就是要把自己当成空的器皿,而不是实在的一块铁墩子。做人要谦虚,不能“太满”, “太满”不但装不进东西而且最终伤害的是自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阳明故里位于绍兴城区西北,附近有一个居民区叫“大有仓”,这个“大有”为《易》第十四卦。朱熹解释道:“大有,所有之大也。离居乾上,火在天上,无所不照。又六五一阴居尊得中,而五阳应之,故为大有。”这是纯用卦象说和爻位说作解,可见“大有”是指国家比较富裕了的状况和时候。史载弘治十六年,绍兴佟太守于此新建“预备仓”,绍兴人称之为“大有仓”。为了颂扬绍兴官府的功德,阳明先生倾情写下了《新建预备仓记》。王阳明在此文中提到“大有卦(上离下乾)”,其解意为:巨富即身贵,莫与民众疏。春风得意时,常想世间苦。有无可互化,贫富当相助。天下何为贵,得人心自足。“大有仓”的命名,足以见证阳明先生的故乡情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乾卦,就是《易》的最高代表。对乾卦内涵的最高概括,则正是卦辞仅有的四个字: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其实完全对应着王阳明的四句教。“元”就是元始,是一切的本源和初始,四句教的“无善无恶心之体”也是如此。“亨”就是通顺,所谓亨通,通是怎么来的呢?易本变化,说“变则通”,四句教的“有善有恶意之动”也是变化之起。“利”是有利,如何才有利?易所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朱熹所谓“物各得宜,不相妨害”,关键在明是非,明是非才能使一切各自正位,由此实现一种和谐,四句教的“知善知恶是良知”也是说这点。“贞”是正固,也就是固守正道,易以为如此才能做好事情、维持长久,这也正是四句教的“为善去恶是格物”的主题。元亨利贞是一种天道性质的层次和历程,落实到人本身,解说乾卦还有四句话,也与四句教有着高度一致的对应,便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阳明贬职龙场时,按孔子之意将自己的居室命名为“何陋轩”,写下《何陋轩记》:“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晚年八月中秋,师生欢聚一堂,酒酣乐盛,诸生各尽其兴——投壶、击鼓、舞剑、拨琴、赋诗、泛舟。先生即兴吟《月夜》一诗:“处处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影响尚疑朱仲晦,支离羞作郑康成。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此刻,阳明先生俨然是“吾与点也”的孔子了,晚年他在绍兴讲学成为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王阳明的谥号是“文成公”,其二字已经隐含在孔子的谥号“大成至圣文宣王”中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