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荔枝诗,人生第一次吃荔枝,都有什么感觉

 读书工 2024-05-23

夏天到了,又是吃荔枝的时候。现在的人有口福,荔枝虽然只是生在岭南,但是由于交通便利,北方的人也可以吃到。古代就不一样,北方人根本不知道荔枝是何物。

记得杜牧有一首诗,那个时候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就给她批了一支专门的运输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只有皇妃能够吃到,其他人连想都不敢想。

苏轼是宋朝的大文豪,但是他的仕途非常坎坷,既犯了乌台诗案,又夹在王安石司马光新旧两派之间。他一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但是有幸的是,苏轼就吃到了岭南的荔枝。绍圣元年即1094年,宋哲宗亲政,苏轼被贬谪到惠州,第二年就赶上了吃荔枝。

因为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吃荔枝,感到非常地兴奋和激动。加上他本来就是一个吃货,因此还特地写下了一首诗,并在题目中留下日期以作纪念。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

南村诸杨北村卢,白华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诗歌的开头就用对比,说南方有杨梅,北方有卢橘。卢橘就是枇杷。这两种水果都是白色的花朵,绿色的叶子,而且那绿色的叶子到了冬天也不凋谢。

杨梅和枇杷“垂黄坠紫”,成熟时果实分别变成了紫色和黄色。而且它们成熟的时间比荔枝也要早,所以诗人说它是荔枝的“先驱”。

而荔枝的形态呢,就像是“海山仙人绛罗襦”。荔枝外表红色,就像海上穿着红袄的仙女。里面一层红皮,又像仙女红纱的内衣。果肉是白色,就像美玉一样晶莹。

不须更待妃子笑,荔枝外部形象美好,味道又多汁香甜,不用等待杨贵妃品赏来为它扬名。虽然杜牧写了“一骑红尘妃子笑”,但这不是在宣传荔枝,而是在嘲讽唐玄宗。

偏偏岭南生长这么美好的水果,供人欣赏和食用,北方寒冷的气候就无法生长。不知道荔枝这种天性是天公有意安排,为了独宠岭南,还是无意中自然形成的。

接着诗人又用南北对比,“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南方的荔枝和松树、桧树夹杂生长,相互为伴。而北方严寒,山楂和梨树经过霜雪以后,果质有点粗糙。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惠州人热情好客,他们洗好杯盘,斟满桂花美酒,并登上龙珠一样的荔枝。“桂醑”即桂花酒。“赪虬珠”指红色的龙珠,诗中是形容荔枝。

第一次吃荔枝,感觉味道鲜美,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荔枝既有烹制的江鳐柱的味道,又有河豚腹部肥肉的美味。“江鳐柱”,指蛤蜊等海鲜美味。

一辈子忙忙碌碌做个小官,到处宦游,都是为了生计,为了一家人吃饱穿暖。自从科举考试出来,基本上再也没有回过四川老家,老家的“莼鲈”那种美味早就给忘记了。

“莼鲈”就是莼菜和鲈鱼。辛弃疾有一首词写到“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人总不能因为贪恋家乡的美味,连官也不做了。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人生这样变幻无常,却在离家数千里的岭南,居然吃到了如此美味的水果。看来祸福相依,自己被贬谪到这么遥远的南方,也未必是一件坏事。

苏轼吃的荔枝品种应该是“妃子笑”吧。他真是一个旷达乐观的人,他第二年在罗浮山吃荔枝的时候又写了一首诗,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这些诗传到京城,朝廷得知苏轼在惠州还活得好好的,于是又把他贬谪到了更遥远更偏僻的海南儋州。已经是天涯海角,远得不能再远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