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物药之一:走窜者,有攻利之能

 东山威夷 2024-05-23 发布于广西

物有特殊的能为,必有特殊的性气,也必然有它特殊的功效。

虫类药走窜者大多具有或攻或利的功效。一般情况下,有血的,走血分,攻血;无血的,走气分,或祛风、或除湿,或祛风除湿;也有气血并行的,兼有祛风除湿、祛瘀通络的功效。

我们可以从动物的习性特点来分析和推理它的作用功效。

1.虫类“行而疾者”能祛风

风的特性就是善行,“行而疾者能祛风”采用的也是“取象比类”的分析法。虫类祛风有“攻利”之性,较之植物类的祛风药作用更强,尤其祛内风或风与其它邪气结滞者,力胜一筹。

全蝎

蝎子是一种肉食性的动物,有攻击性,祛风的力量很强,是治风的要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蝎乃治风要药,俱宜加而用之”;张璐在《本经逢原》中说:“治厥阴诸风掉眩,及小儿胎惊发搐,最为要药。

类走窜,具有很强的搜风、通络的功效。入药的蛇类主要有乌梢蛇、蕲蛇(有毒)、白花蛇(有毒),均治诸风顽痹,皮肤不仁,风瘙瘾疹,疥癣热毒等,“白花蛇主肺藏之风,为白癜风之专药”、“乌蛇主肾藏之风,为紫癜风之专药”。乌蛇则性善不噬物、无毒,入药最多。蜈蚣多足,走窜行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张锡纯)。

守宫,能够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专主中风、惊痫、疠节风痛等风病。蝎子喜静不喜动,但动起来也是十分灵活迅速,主诸风瘾疹,中风半身不遂,小儿痉痫抽掣,是治风的要药。

蜈蚣

有一句古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说的就是蜈蚣。蜈蚣有22个节、21对足,切断后仍能蠕动,它长于通利,也能祛风。李时珍说:“盖行而疾者,惟风与蛇。蜈蚣能制蛇,故亦能截风。”风湿、血瘀痹阻所致的腰背、腿不利或疼痛等,可以用蜈蚣通经络,有很好的疗效。

2.钻地而行者,祛湿、通水道

虫类生潮湿处,钻地而行者,能祛湿、通水道。这一类得药物不是很多,屈指可数。如蝼蛄,俗名土狗子,性善钻土,专主水脏壅逆,水道不通;地龙钻土饮泉,性寒,除湿热、利小便。鼠妇利水道,主气癃不得小便。

蝼蛄

前几天会诊一位神经源性尿潴留的患者,插了很长时间的尿管,给他开的方子,其中用到了蝼蛄。当地没有这个药,我在网络门诊给开了一些,打粉冲服。因为单独开的一味药,单子写了功效——利水消肿,患者的顾虑:“北京发来的药上面写着治水肿,我的理解是因为肾排不出尿造成的水肿,我的肾排尿很快,是膀胱排不出来,肾虚是我过去一直喝酒造成的。我不放心的是别吃坏了。”没水肿,为什么要用蝼蛄?实际上,中药的功效,不是这样看的。它怎么消的肿,是通过通利水道,那为什么不能治疗尿潴留呢?蝼蛄入膀胱经,就是起到通利水道的作用。古代医家用的例子很多,现代腹部手术后膀胱麻痹、长期插尿管拔管后引起的尿潴留,效果都还是不错的。

也有人也会顾虑蝼蛄有小毒,实际上适量完全没有问题。要知道,有毒之药,用之得宜,毒皆为药;无毒之药,用之不善,药皆为毒。

恰巧写到这儿,多提几句。

3.嗜血者,攻血分、搜剔血积

虫类入血分者,因为走窜、攻击之性,不主补血,主攻血。最典型的,如水蛭(蚂蟥)、虻虫。

水蛭

水蛭生于水中,善吸、善入,长于吮血,主攻血积。

虻虫

虻虫飞而吸食血,有破血祛瘀、散结消癥的功效。主治血滞经闭、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等病症。经方抵当汤、大黄䗪虫丸都用到了虻虫。

土鳖虫生土中,白天伏而不出,夜间活动。地鳖虫是杂食性的昆虫,植物和动物的残渣都是它们的食物,当食物不足时还会相互残食。善攻血分,能搜剔血积,可以治疗心腹血积、癥瘕血闭一类的病证。另外,土鳖虫还长于治疗跌扑损伤,能续筋接骨,是伤科要药。缪希雍说:“以刀断之,中有白汁如浆,凑接即连,复能行走,故今人以之治跌扑损伤,续筋骨有奇效”。

凡虫蚁皆攻,无血者走气,有血者走血,飞者升,地行者降。(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十》)

1:05 晚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