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林密宗点穴功

 无名老熊 2024-05-23 发布于澳大利亚

点穴术是以中医学的理论为基础,以经络学说为主要理论依据发展起来的。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根据经络学说的解释,人体内存在“经络系统”,体内各组织、脏器之间,借助于经络系统连结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同络脉的区别在于:直行的主干,分布在较深层的叫经脉,由主干分出的、横斜行的,分布在浅表层的支脉叫络脉。

经络系统内贯脏腑,外达肌表,网络全身,是气血运行转注的通道。

能量物质通过经络输布至人体各部,使各组织和器官获得营养补给,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信息通过经络传递到身体各部,使外感传于内,内状表于外,从而保持,人体协谰平衡的整体活动,人体对客观环境的变化作出正确的应答。

在经络通路上,散布着若千脏腑经络气血出入会合的“处所”,这些“处所”就是人们所说的“穴位”,或“气穴”。它们能接受各种物理刺激。

刺激感由此进入经络后,呈双向性的线状和带状传导,影响(调整或紊乱)气血和脏腑的功能。

点穴法就是利用点、打、踢、拿等击法重创对方穴位,即以劲力施予物理刺激,以“隔气血之通路,使不接续,室寤气血之运转,使不流通”。

因此,导致人体能量和信息的传导失调。

按照我国古代经络学说和中医针灸取穴理论,人身之上,自头顶至脚跟,五寸一大穴,五分一小穴,按穴相连之系统共分12条正经,再加上任、督二脉并列为14经。

周身上下沿14条经脉分布的方位,进行循行运转。


据最古记载穴位数量的《内经》载有365穴。

武术中的点穴术,则是从这众多穴位中取出36致命穴位,作为主要攻击点。

点穴术十分强调按时点穴。

它是以经络学中的“子午流注'学说为理论依据的。

按照我国古代经络学说,人体一身的筋骨,都有一定的位置,所属的经络,也是丝毫不差, 而气血的流行更有一定的途径和时间。

即什么时候气血流至哪一经络,都有一定的顺序。

人体血液的循环及内气的运行,均发源于心脏,从子时起,按照日夜12个时辰周流于十二经内(任、督二脉则不分时辰),首尾相贯,循行不停,阴阳经互相连接,一脏一腑互相络属。

如此循环,周流不息,以调节、营养、联系周身。

人体的气血在经脉中循环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盛衰开阖的不同,人 体的穴位在一天中随着时间的变化或打开(开) ,或关闭。

如子时气血走胆经,丑时走肝经。

气血走哪一经,哪一经的穴位即按规律而开与此同时其他经穴处于衰弱期,穴位在阖。

若此时击点其穴,比其他时间击点该穴效果要明显得多。

如辰时人体气血走足阳明胃经,胃经上的穴位如乳中穴、人迎穴就按着规律而打开,而此时其他十一经的穴位则阖,若此时击点乳中穴或人迎穴,此两穴就由本来“开”转为“”,气血因受压刺激而停顿阻滞,不能流行,从而引起全身各部麻木,不能动弹。

因此,在辰时点击乳中穴或人迎穴,比在其他时间击点此两穴要厉害得多。

这就是按时辰点穴的原理。

这在“点穴歌诀”中也有类似说法:

“人身之血有一 头,日夜行走不停留。

遵时遇穴如伤损,一切不治命要休。

图片

这种气血按时辰运行的理论,除“子午流注法”以外,在古代的“九宫图”、“灵邑八法”及近代的“生物钟'理论中,都有一定的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