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DHD群体总是疲惫犯困,殊不知你正经历着中枢性疲劳——

 ADHD互助联盟 2024-05-23 发布于重庆

前言




Hello,大家好,我是涛哥,一个研究ADHD的ADHD涛哥用什么方法“治疗”ADHD的?毕业两年再分享——

在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以下场景?




  • 看书或看文献几分钟,如果没发现任何有共鸣或乐趣的地方,就开始感到无聊和犯困。
  • 拿起手机查资料转头却刷起了短视频,回过神来大脑一片空白。
  • 坐在电脑前面一开始干正事就觉得眼皮打架,无法集中精神,读不进任何有难度的内容。
  • 经常做白日梦,试图保持清醒但总是反应迟钝。
  • 应对了一天的人际关系之后感到身心俱疲。
          
注意!
这不是因为你懒散、不自律、不适合当前的工作学习、爱睡觉。
而是因为你正在经历着中枢性疲劳(central fatigue)。
          
疲惫与ADHD




上述场景中出现的现象被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用以描述长期严重疲劳或原因不明疲劳的情况(Holmes, 1988)。与单纯的身体肌肉疲劳不同,这是一种中枢性疲劳,指自主神经系统兴奋水平的下降。
          
科学研究已经发现,中枢性疲劳与ADHD之间存在联系(Yamamoto, 2022)。

          
ADHD全称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障碍,是一种影响儿童和成年人的神经发育性疾病。在人们普遍的认知里,ADHD患者常经历着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冲动,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但其实除此之外,ADHDer也持续与精神疲惫和身体疲劳作着斗争。他们的大脑是独特的,处理注意力、情绪和感觉输入的方式与正常的大脑不同,而这会导致个体感到不堪重负,需要花点时间“充电”。   
          
那么,中枢性疲劳是如何发生在ADHD患者身上的呢?
          
人ADHD的睡眠问题




睡眠问题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往往相伴而行

一项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研究记录了ADHD成年人和健康成年人在夜晚睡眠时以及白天清醒时的大脑放电情况,来比较两者的认知状况。结果发现,患有ADHD的成年人在认知任务期间明显更加困倦,这说明ADHD患者白天的嗜睡问题更严重。

(注:在1、2、3三个时间点上,成人ADHD组和正常组的任务困倦程度,来源文献[4]
          
首先,以往的文章中曾提到(ADHD既然缺乏多巴胺,但为什么他们看上去都很快乐?)多动症患者大脑的多巴胺水平往往较低,而它又是调节睡眠的关键神经递质。多巴胺通过促进白天的清醒和夜间的睡眠来调节人们的睡眠-觉醒周期。当多巴胺水平较低时,这种微妙的平衡就会被破坏,从而影响一个人入睡和保持整晚睡眠的能力。


此外,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人也可能会因为难以调节自己的生物钟、放松下来、忘记时间而难以入睡。ADHDer可能刚躺上床,睡意又消失了,脑海中开始回放自己过去几十年人生的经历。   
          
另外,多动症的多动和冲动症状会阻止一个人坚持规律的睡眠时间表,这会导致焦虑、自责情绪,甚至是报复性熬夜,从而进一步影响睡眠质量。

          

注意力缺陷与多动冲动导致能量消耗过大




ADHD有三种主要表现,第一种是注意力缺陷,第二种是多动冲动,第三种是两者混合。
          
集中注意力对于ADHD患者来说不是个容易事。他们的专注时间似乎可以用秒计算,上一秒正在着手完成一项工作,下一秒可能就跑去看看朋友圈有没有人更新了动态。大脑里好像有缝隙,无关事项穿插在了做事的整个过程当中。

ADHD群体注意力资源有限,所以要像爱惜羽毛一样爱惜注意力,把有限的注意力放在人生中最有价值的20%的事情上。为了使自己专注于当前任务之上,ADHD患者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比正常人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ADHD的思维涣散




执行功能方面,患有多动症的人很难确定任务的优先级,也很难估计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多长时间。这也会让其感到不堪重负和压力,从而加剧疲劳。

ADHD的思维发散,所以结构化思维能力比较弱,而这种思维能力恰恰是职场中必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我们需要刻意练习自己的结构化思维能力。
          
患有多动症的人还可能经历感官超载。他们可能对某些感官刺激更敏感,比如大声的噪音、明亮的灯光或强烈的气味。这些感官输入很容易压倒他们已经过度活跃的大脑,导致他们疲惫不堪,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任务或参与社交活动。   
          
与注意力缺陷相反,ADHD患者同时会出现过度集中(Hyperfixation)的情况,表现为对一个项目或活动的完全投入。

因此,ADHD注意广度不足,可能会导致思维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需要刻意练习系统化思维的能力。这种过度集中同样会消耗一个人的注意力,使其难以转移到其他活动中,从而导致精神和身体的高度兴奋,引起疲惫。
          
绪失调问题




涛哥曾说,一个合格的ADHDer在情绪方面是失调的。

根据国际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情绪失调是成人ADHD的核心症状之一。
          
情绪失调具体表现为:

1.情绪不稳定、易怒,对此ADHDer出于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考虑,往往会花费更多的努力去调节,从而使自己疲惫不堪;

2.情绪冲动、判断快,ADHDer的直觉总是很强大,他们会在一瞬间调动很多与当前情况有关的信息来作出判断,因而像一个高性能处理器,能耗大。
          
而在前述睡眠障碍、拖延、注意力无法集中等问题的加持下,面对社会生活中不得不完成的deadline,以及种种以成果产出为首要的评价标准,ADHDer无可避免地开始感叹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自制力、不能吃苦、效率低下。

焦虑、抑郁、无助感的产生




持续的担忧、飞快的思绪、以及与焦虑相关的高度觉醒,使人们很难达到平静的状态。这会导致睡眠模式紊乱、食欲不振、肌肉紧张、心率加快,进一步加剧疲劳。
          
与抑郁相关的持续的悲伤、绝望和缺乏动力会让即使是简单的任务也让人筋疲力尽,进一步消耗能量。
          
曾有一句话描述ADHD群体的情绪失调?答:“我曾怯懦、崩溃、自我怀疑,内心里有什么东西腐烂了,恶臭熏天。”
          
导致中枢性疲劳的原因




ADHD群体比起正常群体更容易感到疲倦、嗜睡,这是由ADHD本身引起的中枢性疲劳状态,而与个人的品质、人格无关。

导致中枢性疲劳的主要有:睡眠问题、注意力缺陷与多动冲动引起的能量消耗过大、以及情绪失调问题。   
          
因此,ADHDer不必过分苛责自己。每个人都是由多维度的能力所拼凑出来的独特个体,也因为独特性有着不同的短板和优势,不能通过简单粗暴的“勤奋”或“懒”来定义。
          
涛哥说




ADHD 需要放下三件事情:

1.引起精神内耗的自动化比较;
2.对自己、他人的高预期;
3.放下过度反应的情绪。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自身症状背后的机制后,我们要着手去改变。
          
      
全文完!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 Helfer, B., Bozhilova, N., Cooper, R. E., Douzenis, J. I., Maltezos, S., & Asherson, P. (2020). The key role of daytime sleepiness in cognitive functioning of adults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European psychiatry : the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European Psychiatrists, 63(1), e31. https:///10.1192/j.eurpsy.2020.28
[2] Holmes, G. P., Kaplan, J. E., Gantz, N. M., Komaroff, A. L., Schonberger, L. B., Straus, S. E., Jones, J. F., Dubois, R. E., Cunningham-Rundles, C., & Pahwa, S. (1988).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 working case definition.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08(3), 387–389. https:///10.7326/0003-4819-108-3-387
[3] Volkow, N. D., Wang, G. J., Newcorn, J. H., Kollins, S. H., Wigal, T. L., Telang, F., Fowler, J. S., Goldstein, R. Z., Klein, N., Logan, J., Wong, C., & Swanson, J. M. (2010). Motivation deficit in ADHD is associated with dysfunction of the dopamine reward pathway. Molecular Psychiatry, 16(11), 1147–1154. https:///10.1038/mp.2010.97
[4] Yamamoto T. (202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 fatigue and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of the inattentive type. Neurochemical research, 47(9), 2890–2898. https:///10.1007/s11064-022-03693-y

扫码加涛哥好友,涛哥每天会抽空免费回答一个问题(五条信息),每天限额十个好友位,需要的抓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