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姜泻心汤

 龚德无亮 2024-05-23 发布于广西
【来源】《伤寒论》。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伤寒论:157)

生姜泻心汤方:生姜四两(切),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组成】生姜12克(切) 、甘草9克(炙) 、人参9克 、干姜3克、 黄芩9克、 半夏9克(洗)、 黄连3克 、大枣12枚(擘)。

【功效配伍】生姜泻心汤和中降逆,散水消痞。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干姜二两,另加生姜四两组成。方中重用生姜为主药,取其辛温气薄,和胃降逆,开结散水;半夏辛温,与生姜相配,可增强降逆和胃、开结宣散水气之力;黄芩、黄连苦寒,清热化湿消痞;干姜辛热气厚,守而不走,温中阳散寒化饮;人参、大枣、炙甘草甘温补脾益胃,以运中土。本方与半夏泻心汤功效基本相同,仍属辛开苦降,寒热并用,和中消痞之法,但其散水降逆之功尤著。

【组成】生姜12克(切) 、甘草9克(炙) 、人参9克 、干姜3克、 黄芩9克、 半夏9克(洗)、 黄连3克 、大枣12枚(擘)。

【功效与用法】水煎服。主治慢性结肠炎。症见腹痛,腹泻,心下痞满。舌质淡,苔黄微腻,脉濡缓。

【方义】本方以生姜、半夏散结开痞,降逆止吐;干姜辛热祛寒;黄芩、黄连苦寒清热;党参、大枣、甘草补益脾胃,党参与半夏相伍,可使脾气升,胃气降,而脾胃调和;白芍、甘草缓急止痛。九药合剂,寒热并用,苦辛并施,使升降复,肠胃和,则痞结自除。

临床医案

     1.胃脘痛:杨某,女,17岁,始见胃脘疼痛,继则呕腐吐酸,发作无常,已4年余。今春以来,胃不受纳,进食即吐,面色苍白,神倦腰痛,四肢痠楚,舌苔薄白而滑,右脉强,左脉沉细。诊断为肝胃不和,治以本方和胃降逆。
2.胃下垂:某女,消瘦,胃下垂,喜饮酒,不断嗳气,予生姜泻心汤5剂,嗳气消失。
3.胃扩张:某人,年约40余。宿嗜酒,初则晨起吐清水,嗳气显之,继则胃中有振水声,肠鸣下利,偶食不消化物或荤腻,则下利频繁,致消瘦无力,诸治无效。某医院诊断为胃扩张、肠弛缓。脉滑数,苔反腻,心下痞硬。乃用生姜泻心汤,连服10剂而愈。
4.慢性胃炎:胡某某,男。患慢性胃炎,自觉心下有膨闷感,经年累月,饱食后嗳生食气,腹中常有走注之雷鸣声,形体瘦削,面少光泽。符合仲景生姜泻心汤证。
疏方:生姜12g,炙甘草9g,党参9g,干姜3g,黄芩9g,黄连3g(忌用大量),半夏9g大枣4枚(擘),以水8钟,煎至4钟,去滓再煎,取2钟,分2次温服。1周后所有症状基本消失,唯食欲不振,投以加味六君子汤,胃纳见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