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青龙汤运用的八重境界,你到哪一重了?

 水歌的图书馆 2024-05-24 发布于黑龙江
青竹中医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图片


第1448篇,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白天临证,夜间读书》

 导读 

这张方子妙处很多,运用更是广泛!


水肿,皮肤局部色红瘙痒,局部高出皮肤,汗多,双下肢无力,纳差

小青龙汤的方证是:咳喘,咳痰或流涕清稀(落地成水),量多,后背恶寒,咳喘遇寒诱发或加重,水滑苔,脉浮滑。我在临床使用小青龙汤的体会,共分为八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小青龙汤可以治疗咳喘,伴有咳痰清稀或鼻涕清稀者。这种情况可以见到患者流出水样的鼻涕,咳出水样的痰多见于慢性鼻炎的患者。

正是因为“心下有水气”,故此方让“青龙”来治水饮和寒饮。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龙本为治水之官,故吴鞠通以“龙行而火随,故寒可去,龙动水行,故饮可蠲”精准概括了小青龙汤的作用特点。

【第二重境界】此方可以治疗咳痰难以咯出。见痰黏,容易被误诊为燥痰。但小青龙汤证常出现痰黏难咳出,甚至痰黏咳吐如吐丝,粘连不断的情况。为何寒饮留滞之证会出现以稠痰?这是水饮阻滞阳气,阳气不化,寒饮凝结的表现,正如在先秦《荀子·劝学》中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如何判断患者咳稠痰是否属于小青龙汤证?仲师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早有提示:“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掌大。”如果出现稠痰甚至黄稠痰,只要伴有后背寒冷,则符合小青龙汤的方证。“心下有水气”或“心下有留饮”的治疗大法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落在实处便是以小青龙汤治之。故患者若有咳喘,无论痰液是清稀或是黏稠,只要兼见后背冷,伴有舌淡胖、苔白水滑,皆可以用小青龙汤。

【第三重境界】若患者干咳无痰,没有后背冷,只要见咳嗽遇寒诱发者,亦可以用小青龙汤。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中释:“以脉紧无汗,为遇寒而发,故用仲景先师辛温甘酸之小青龙,外发寒而内蠲饮。”此类患者可见咳嗽冬季加重,或早晚加重,或吹空调加重等情况,这都符合“遇寒而发”的范围,使用小青龙汤疗效均佳。

【第四重境界】此方中含有的麻黄、细辛两药,在临床中使用时会因其毒性而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我发现,在临床使用时,麻黄必须用生麻黄,细辛必须超过3g。如果使用此方时,麻黄选用了蜜麻黄,细辛仅用了3g,则变为了小青龙去麻黄去细辛汤。麻黄本可“止咳逆上气”,细辛本“主咳逆”,若两者都去,何期止咳佳效?

其实,细辛在临床使用中是可以超过3g的。《神农本草经》将细辛列为上品,所谓上品即无毒,原文谓其:“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

民间流传“细辛不过钱”的说法其实源自北宋陈承的《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太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当时陈听说狱中有一囚暴死,原因是与服用了含有细辛的粉末有关。但此事其实是由道听途说得知,未有查证,故不可全信。

清代张志聪在《本草崇原·本经上品·细辛》中亦批评了这样的说法:“宋元祐陈承谓:细辛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闭不通而死。近医多以此语忌用,嗟嗟。凡药所以治病者也,有是病,服是药,岂辛香之药而反闭气乎?岂上品无毒而不可多服乎?方书之言,俱如此类,学者不善详察而遵信之,伊黄之门,终身不能入矣。”

即使“细辛不过钱”一说尚且为真,也是细辛粉末致毒,临床中细辛均用汤剂,与粉末剂型不同,不可一概而论。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细辛毒性主要源自其挥发油中的黄樟醚,急性中毒时表现为呼吸麻痹,在人体表现为头痛、腹痛、呕吐,渐至躁动不安、嗜睡、呼吸困难、深昏迷等症状。

此药中的有毒挥发油甲基丁香酚、黄樟醚的量会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且与他药配伍后有毒挥发油也呈不同程度下降,而有效成分细辛脂素却随煎煮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故细辛的煎煮过程实际为一减毒、增效的过程。

《伤寒论》中小青龙汤、当归四逆汤中细辛均为三两。我在临床中使用时,常用细辛10~15g,同时嘱咐患者打开锅盖煎药,未见患者出现任何不适。因此,临床安全使用过钱量细辛的秘诀是:将其先煎煮半小时,打开锅盖煎药的同时打开窗户即可。若麻黄用蜜麻黄,细辛不过3g,此使青龙不能行其职也!

【第五重境界】此方一派辛温之药,但仍可以治疗咽部干痒引发的咳嗽。见咽喉痒,容易误辨为热证,但临床上小青龙汤证常可出现咽喉干痒。方后加减法中出现了“或渴者”“或噎者”,这都是咽喉部不适的指征,故即使口干咽干,也可以使用小青龙汤。这是由寒饮内停,水气不能升化津液所致。只要咳喘而见舌水滑,痰白,后背冷,就可以辨为小青龙汤证,不要受咽喉痒的干扰。

【第六重境界】服小青龙汤后,好转的预示是“服汤已渴者”。故从“不渴”转为“渴”时,表明寒饮已消,是病愈佳兆。

【第七重境界】方后的加减法可灵活使用。渴者为上焦津液不足,故去温燥之半夏,加天花粉以生津止渴;微利者乃水气阻滞于肠,大便溏而不爽,故以荛花一药“下十二水”,水去则利止;噎者为阳虚而气机升降不利,故加附子以温振阳气;小便不利、少腹满者为水气停于下焦,故加茯苓以利水。以上诸症皆去麻黄,以免过于发散阳气;此喘乃虚喘而非实喘,故不宜麻黄之辛散,可用杏仁以降气平喘。由此解释,仲景之意实为明朗,“疑非仲景意”极大可能为后人蛇足,林亿在方后亦注:“岂非仲景意也。”

【第八重境界】小青龙汤不能一直使用,需中病即止。否则龙火烁金,患者会吐血而亡。在此,为大家介绍两个转用方,用以善后。一为归脾汤,可治疗脏腑气血虚损所致各种病症;一为大补阴丸,可治各种阴虚火旺之证。

病案举隅

刘某,男,64岁。初诊日期:2017年9月20日。

【主诉】咳喘吐涎沫1月余。

【现病史】患者平素体弱,1月前因暑热汗出后饮大量冷水,后出现咳嗽,痰涎较多,如稀水样,时有喘息,常流清涕,无鼻塞咽痛,畏寒,尤以颈背部为甚,汗少,遂来就诊。

【刻下】咳嗽时作,痰涎较多,如稀水,时有喘息,常流清涕,畏寒,尤以颈背部为甚,汗少,形体消瘦,面色㿠白,眼下发青,纳寐尚可,二便可。舌淡红,苔白滑,脉细。

【方证辨证】本案患者咳嗽、畏寒、咳清稀痰、眼下发青、苔白滑,符合小青龙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小青龙汤证。

【诊断】咳嗽,小青龙汤证。

【治疗】方用小青龙汤。
桂 枝15g,生麻黄9g (先煎),
白 芍15g,醋五味15g,
清半夏15g,细 辛9g(先煎),
甘 草15g,干 姜15g。
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回访】患者诉服4剂后,咳嗽频次降低,咳痰量减少,畏寒减轻。二诊守原方7剂,患者服完后,诉咳喘咳痰已好转约半,畏寒已愈,再服1周后症状基本痊愈。随访2周未复发。

【按语】祛痰降气对治喘来说至关重要,小青龙汤中细辛、干姜、半夏为化痰饮要药。如咳喘气逆、痰涎壅盛,明代韩懋《韩氏医通》中的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是祛痰降气的好方子,常与小青龙汤配合使用。

小青龙汤中,麻黄是宣肺平喘的主药,生者发散力大,宜先煎去沫,水炙则表散力缓,若不须表散,可用蜜炙。因有麻黄,因此小青龙汤过服可致伤阴动血。故而喘咳病情缓解,即考虑改用温化寒饮类方。
(江虹)

青竹原创古风漫画针灸课,附赠古风经络漫画

特添穴位歌诀、各科针灸速记

中医与二次元漫画的跨界合作

带你走出枯燥的场景,让背诵变得简单,送人也十分贴心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