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清补方,美容助眠止脱发,降血糖!可用于贴秋膘!

 当归与地黄 2020-01-02

在很多人印象中,贴秋膘就是吃各种肉,红烧肉,酱肘子,炖鸡;或是各种补益药材,阿胶、鹿茸,一样都不能少。

然而如今是一个营养过剩的时代,很多人摄入的肉类早就超标。而关于各种补益药材,中医讲究配伍,不能乱补瞎补。

补益的过程,你可以想象你如一台到4S店作保养的车,使用的时间日久,易积存一些垃圾,需要先作清理。

身体原有的垃圾是什么?可能是气滞,也可能是痰湿,还有可能是淤血,所以补益时需要循序渐进,先作清补,再作缓补,而不是一口吃个大胖,补出三高,糖尿病等,这就得不偿失了。

同时,秋季的特点是燥,所以正确的补益方式,是要将着眼点放在一些容易消化,有润燥滋补功效的配搭上,让身体更快适应秋凉的过程。

比如这个人参茯苓粥,就是不少养生族心水的秋季补益佳品。

人参为百草之王,味甘微寒,大补五脏之气,可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人参,补气生血,扶正固本,轻身延年。气一畅通,体内的垃圾:淤血,如泥沙俱下出体外,只有合格的血液在体内青山不改,热血长流。

适合倦怠乏力、食少、虚咳喘促、健忘、心悸、眩晕头痛、久病重病等身体劳伤虚损、体质虚寒等人群。

人参既为大补之品,不少人便会虚不受补,怎么办?

中药材里的君子:茯苓,其性不温不燥,不寒不热。健脾宁心不伤正气,利水渗湿是清补好物,补少利多。作为人参的助手再适合不过。

茯苓药材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菌类原本就是滋补好物,作为干燥菌核的茯苓,更是中药材里的闪亮存在。

茯苓祛湿的同时,还可以行气,以舒缓磅礴的药力推动体内的气机,自上往下把中焦脾胃的水湿通过下焦以二便排出,带走体内的垃圾气滞与痰湿,尤其是痰湿,燥湿化痰名药二陈汤里便有茯苓。

在美白、减肥,治脱发失眠,治遗精白带等领域都是能手,还具有增强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可谓男女适用,老少皆宜,是清补缓补的好药。难怪慈禧太后最看重它,让人发明了一种美味又养生的食品叫茯苓饼。

此粥人参与茯苓的配搭比例为1:3,该配量组合在唐代《外台》卷十引《救急方》便有出现。其以茯苓2斤,人参7两,配搭蜂蜜牛奶和甘草,具益心力,除谬忘,能饮食,延年益寿功效。可治胸闷,积痢等。

粳米,是五谷杂粮之首,是人体热量的来源,南方人天天吃它都不烦。具有养阴生津、除烦止渴、健脾胃、补肺气的作用。

粳米米糠层的粗纤维分子,有助胃肠蠕动,对胃病、便秘、痔疮等有良好疗效。尤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倦怠乏力、心烦口渴、泻下痢疾者食用。 

蛋清,最好用土鸡蛋的蛋清,其吸收了乡野天地自然之气,气化过程更好,滋补效果更佳。黄帝内经曰:“形不足者,补之以气”。蛋清气清,微寒,具补气润肺,清热解毒作用,形体虚弱,精神萎靡等,宜以蛋清气化的能力提高功能。

同时,肺主皮毛,蛋清之润肺及黏黏的沾液,有助于增强皮肤的润滑作用,美容及防脱发等,延缓衰老的功效杠杠的。

蛋清之清气,还能让暑天受热,秋季受燥导致的眼赤红、咽喉痛等症状得到好转。

将上述材料召集到一起,站到一个锅里来,做成粥,可让人气血满满,充满活力,美容助眠,止脱发,减肥,甚至降压、降血糖等。秋季贴秋膘,人参茯苓粥绝对是打开方式之一。

组成:

粳米100克 人参10克 茯苓30克 鸡蛋清35克 

另加调料:盐2克 姜5克

制作:

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人参用温水浸泡后,切成薄片。

茯苓磨粉。

姜切片。

取沙锅放入冷水,加入人参片、茯苓粉,浸泡约1小时。

再加入粳米、姜片,上旺火煮沸。

改用小火煨煮至粥成,打入鸡蛋清搅匀,用盐调味即可。

扫一扫关注我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