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效指导很重要

 风动流年暖心情 2024-05-24 发布于河南

(2675)

有效指导很重要

为了教育的发展,也为了学校的进步,最近,教体局的相关科室以及学校相继又将有一些新的举措出台。仅仅是吹了一阵风,在老师中,就出现了一些不耐烦甚至异样的声音。究其原因,不外乎:一是习惯了某种状态,人们对改变有一种畏惧感;二是没有人喜欢自己被管的太死,约束的太严。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面对如此不顺畅的局面,应该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我们不能对上级的决定说三道四,更不能表现出抵触的情绪;其次,在积极理解上级意图的基础上,应该认真做好对老师们的有效指导工作。

实际上,经常走到老师们中间去,对老师们的工作和疑惑适时地给予指导与帮助,也是每一名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很多时候,老师们的迷茫不解甚至反对声,也是在向管理者表达他们渴望得到帮助的一种方式。

什么时候进行指导与帮助,最合适最有效的呢?当面对某项工作或任务,老师们有种无所适从的时候;当一项新的举措刚刚出台,老师们还处在迷茫中的时候这时候我们的指导和帮助才最合适最有效。

当然,有效的指导并不一定非要是正襟危坐的开会、作报告或者培训,有时候,家常式的聊天、电话或微信里的探讨等非正式环境下的指导,可能会效果更好。因为,长期打拼在一线的老师,大多并不喜欢那些习惯于居高临下、或者把自己打扮成权威模样的指导者,来指导他们关于教育教学的问题。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进行指导工作时,也许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多观察但不要急于下结论。指导前的观察很重要,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老师们的那些情绪或行为需要我们去安抚或指导。在观察的时候,我们必然会对某些事情形成自己的观点或看法,但是切记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急于下结论或做出判断。因为作为一名指导者,一定不要把自己当做执行者,否则的话,即使你的判断很正确,也不一定能赢的支持。这时的人们也许更宁愿去相信一个第三者。

二是多倾听但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是一种尊重。同样的事情,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当让别人发泄完自己的不满之后,也许他对一些自己并不理解的事情,也会产生一种放松后的“认同”。

三是多征询意见但不要急于去批评指正。这实际上就是说,在交谈的时候,要多给多选题而不是单选题;要多提开放性的问题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固定性问题。征询式的指导和傲慢式的指正,当然前者更容易让人接受。

四是多建议尽量不要采用行政命令。虽然我们允许和鼓励每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对于上级的一些决定,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解释,或者对大家的行为提出具体建议,忌讳在非正式场合用行政命令的口味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要求。

最后还要记住,所有的指导都针对的是某些行为而不是态度和人格等。也就是说,可以指导别人该怎么做,但决不能情绪化的涉及到别人的人格或处世态度。因为这样的指导,不仅无效,令人反感,而且很容易把人推到对立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