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特能否领导阿拉伯?

 依薷书坊 2024-05-25 发布于福建

政治意义上的中东包含北至土耳其,南至阿拉伯半岛,东西分别至伊朗和埃及的范围,处在世界的地缘中心。

中东的四个大国,土耳其、伊朗、埃及和沙特通常被认为是中东最有潜力的国家,可谓是中东世界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

图片

上述的中东是一个政治化的地理概念,而如果只考虑民族和信仰因素,则还存在一个“阿拉伯联盟”,宗教上信仰伊斯兰教,且和阿拉伯人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很明显,土耳其和伊朗并不在“阿盟”之内。   

图片

“阿拉伯联盟”共22个成员国,包含西亚、北非和东非部分国家,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人口3.4亿人,这个联盟虽然都和阿拉伯有一定的渊源,却并非都是典型的阿拉伯国家。

如果要给阿拉伯世界找一个领导者,则需要先确定谁是真正的阿拉伯。

谁是阿拉伯?

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崛起,横跨欧亚非三洲,这是唯一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大帝国,奠定了后世伊斯兰世界。

公元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即开始分裂,远离统治核心的区域开始独立建国,阿拉伯帝国能直接控制的仅有中东一带。   

图片

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文化在帝国扩张的时候从阿拉伯半岛不断外传,并逐步改变各地人口结构和宗教信仰。

几百年后,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区域大体确定下来,两河流域、地中海东岸、尼罗河流域和阿拉伯人的大本营——阿拉伯半岛,是血缘意义上的阿拉伯人占主体的区域。

图片

北方土耳其主体民族为突厥化的希腊人,东方伊朗主体民族为伊斯兰化的波斯人,西方的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国主体民族为阿拉伯化的柏柏尔人或阿拉伯混血。   

今天,西到埃及,东到伊拉克,北至叙利亚,南面包括整个阿拉伯半岛的国家才是真正的阿拉伯,如下图所示。

图片

从领土面积来看,最大的国家无疑是沙特阿拉伯,埃及是排名第二的国家,两国是中东F4“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的成员,被认为最有资格代表阿拉伯。

但一个国家的潜力,不能仅看国土面积,就像没人认为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会成为世界性大国,而领土面积不足加拿大三分之一的印度则普遍被认为极有潜质成为世界性大国。

政权有兴衰,贫富有变迁,人口永远是决定国家潜力的最大因素。

阿拉伯国家的人口

埃及是当前典型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国家,超过1.1亿,是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埃及位列中东F4最大的依仗。

沙特总人口仅有3600万人,莫说中东,在典型阿拉伯国家中还低于伊拉克,和大家印象中的小国也门相当。   

图片

单从现实人口来看,说沙特能够领导阿拉伯就有些牵强。

而现实人口数量并不等于人口潜力,比如美国的人口潜力肯定是超过10亿的,而现实中只有3.3亿人,属于地广人稀的国家。

再比如新西兰,在吃瓜群众印象中只是一个地球边缘的小国而已,人口仅有510万,但实际上新西兰的人口承载力超过英国。

对阿拉伯国家来说,情况恰恰和美国、新西兰相反,它们现实中的人口普遍超过了其国内最大承载力,粮食自给率普遍很低。

其中,叙利亚粮食自给率约90%,冠绝阿拉伯,约旦、伊拉克、埃及,粮食自给率超过50%,其余阿拉伯国家均很低,科威特、巴林等海湾小国自给率甚至仅有5%左右。

本国能够养活的人口才是自身潜力,如果连口粮都受制于人,很难说这个国家能够完全独立自主,更遑论成为阿拉伯领导者。

人口潜力自然和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地缘与人口潜力

阿拉伯半岛的西南端,有汉志山、也门高原等山体存在,拦截部分印度洋季风水汽,在山区形成一些降水较多的区域,并形成若干季节性河流,这些水源构成了阿拉伯半岛的生存基础。   

所以,阿拉伯半岛的人口承载能力一定不太高,荒漠游牧和小规模的绿洲农业是阿拉伯半岛的主要农业方式。

图片

真正的大规模农业还要看降水丰富或者大河流经的地区。

地中海沿岸冬季处于西风带控制范围,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范围,形成冬雨夏旱的地中海气候,适宜本土谷物生长,小麦最早在此驯化。

尼罗河谷、两河流域虽然气候干旱,但有大河流经,形成优良的灌溉农业区,于是,埃及、黎凡特、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自古即是中东的粮仓。   

图片

这样,按照地缘板块和经济基础,阿拉伯国家分为四个区域中心,它们分别是埃及、黎凡特、两河口流域和阿拉伯半岛,对应现代国家即如下图。

图片

这四个区域,阿拉伯半岛人口承载能力最低,其中半岛西南端的也门和面积广大的沙特人口承载力最高,半岛东部的海湾地区人口承载力极低,历史上多以贸易立足,今以石油和天然气立国。

埃及、黎凡特、两河流域作为传统粮仓,人口承载力远超半岛国家。   

根据各国现实人口,结合粮食自给率,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它们真正的人口承载能力(以色列也一并计算了)。

图片

  • 第一档:埃及,拥有尼罗河下游河谷平原和三角洲,当之无愧的第一,虽然养活不了上亿人口,但5000万以上的承载力已是独一档的存在。
  • 第二档:两河流域的伊拉克和横跨两河流域黎凡特的叙利亚,如果不是上游土耳其拦截了大量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水量,其人口承载力还要再上一个档次。
  • 第三档:半岛的沙特、也门和黎凡特的约旦,和前两档已经有了质的差距。

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褪去了石油的光环,半岛国家只是中东的配角,沙特的人口潜力并没有比也门多太多,沙特想领导阿拉伯,任重而道远。

而战乱和分裂中的叙利亚、伊拉克,是瓜友们常忽略的存在,其目前的国家影响力远逊于其实质潜力。

地缘与资源禀赋

石油天然气是在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的特殊窗口期形成的,植物木质素出现之前,完全分解动植物遗体的微生物系统尚未形成,在当时的特提斯洋浅海集中形成,即是今天的波斯湾和里海地区。   

图片

波斯湾周边国家无论大小,均分布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在可预见的现世代开采不完,可以说真正的“富得流油”,油气成为这些国家的立国之基,它们主要有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卡塔尔、阿联酋。

而外围的叙利亚、约旦、埃及、也门等国,石油天然气自然也是有的,但却不能成为立国的基础。

油气丰富与否有利有弊,丰富则GDP较高,财政盈余,当前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影响力较大,弊端则是产业单一,从历史长河角度来看,难以为继。

油气不太丰富则当前GDP不高,生活水平有限,有利的地方是不存在资源诅咒,在历史长河中文化先进,比油气国家更有潜力。

所以,从资源禀赋来看,沙特只是油气富国之一,站在长久的历史角度,沙特潜力并不大。

沙特的地缘优劣

从人口承载力和油气资源禀赋来看,沙特并不出众,但沙特也有其他阿拉伯国家没有的优势。

沙特有一定机会利用这些条件,对国家进行大规模改造,逆天改命,形成先发优势。

图片

  • 优势一,当前充裕的财政盈余。由于超级油田的存在,沙特石油开采成本冠绝全球,在石油没有量的差距前提下实现了利润的质的飞跃,沙特可以利用当前优异的财政进行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未来的产业,获得先发优势。
  • 优势二,广大的国土面积。沙特面积215万平方公里,是中东之最,国土面积不仅意味着纵深,还意味着更多的改造可能,比如,如果实现了海水低成本淡化,那么沙特的人口承载力将大大增加,直接改变自身最大短板,同时,其他矿产资源或者未发现的资源也更丰富一些,这些都是潜在国力。
  • 优势三,伊斯兰圣地麦加、麦地那均在沙特,在伊斯兰国家中很具号召力,但随着阿拉伯各国的世俗化推进,这种号召力与日俱减,不过,即使宗教号召力衰退,人文和旅游资源也有相当优势。

沙特的地缘劣势也很明显,虽然濒波斯湾和红海,但被霍尔木兹海峡和曼德海峡堵了出路,并不能直接进入印度洋。   

甚至,红海与波斯湾是封闭的高盐度海湾,沙特在进行海水淡化的时候也面临很大的困难。

图片

历史上,阿拉伯半岛一直存在“陆阿拉伯”和“海阿拉伯”的分别,陆地上自不必说,是阿拉伯帝国的大本营,而“海阿拉伯”则同样建立了强大的影响力。

在中古时期,阿拉伯人横行印度洋与南海,是东西方贸易的头号中间商,伊斯兰教广泛传播,巴基斯坦、孟加拉、苏门答腊、马来群岛和东非遍布阿拉伯人的殖民城邦,所以,在东非和印度之间的大片海域被命名为阿拉伯海,而不是印度海或波斯海。

即使在18-19世纪,位于半岛东南部的阿曼还曾建立帝国,统治范围一度扩展到伊朗、巴基斯坦和东非沿海,与葡萄牙、荷兰等殖民帝国分庭抗礼。   

图片

今天,也门和阿曼是直面印度洋的唯二阿拉伯国家,沙特如果不能整合其中之一,则沙特无海洋战略可言。

结语

以历史长河的角度来看,一个地区的强者,首先需要具有较高的人口承载力,即相当的农业禀赋,在此基础上形成区域文化中心,和消费市场中心,即生产力和文化全面领先。

一时的资源优势或者贸易优势,往往会随着优势丧失而崩塌,曾经的辉煌变成历史的孤例。

沙特并不具备深厚的底蕴和优势,但沙特可以利用当下的优势,为长久的优势创造条件。

全面建设基础设施,引进并培育未来产业,整合好“海阿拉伯”地缘国家,打造东西方金融和贸易枢纽,用科技手段改造国土,沙特才有可能成为历史的常客。   

所以选择谁作为合作国家至关重要,这考验沙特当局长远的战略规划和审时度势抓住窗口的能力。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