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祖谷仙卧引法

 武宗 2024-05-25 发布于北京

天下武功

导引法 动静内外调·延年益寿高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彭祖谷仙卧引法》也被叫做《彭祖导引法》,它是《太清导引养生经》这本书里的一篇文章,总共有十个部分。原文说:“一共有十个部分,五十次呼吸,每个部分五次呼吸,总共就是二百五十次呼吸。”这就是说,每个部分每次呼吸五次,一共做五次。这个方法主要是通过调整呼吸来练习,而且是躺着进行的,所以被称为卧引法。彭祖是我们国家古代很有名的养生专家和长寿者。《史记·舜本纪》这本书里提到,彭祖在尧的时代就已经被重用了。在先秦和汉代的书籍里,彭祖被视为长生不老的代表人物,是仙家里的最尊贵的人物。刘向写的《列仙传》里说到,彭祖姓镬名镒,是帝颛顼的玄孙,到了殷朝末年,他已经活了七百多岁但还没有衰老。他年轻时喜欢安静,只关心修身养性和治理世事,特别擅长补导的技术。传说尧把他封在彭城(现在的徐州),因为他的养生方法可以算是世人的鼻祖,所以被称为彭祖。在马王堆出土的古代养生书籍《十问》中,有“王子乔父问彭祖”的记载,晋代的葛洪所著的《抱朴子内篇·遐览》中列出了《彭祖经》这本书。《彭祖谷仙卧引法》是在许多古代传承下来的“补导之术”中比较有影响的一种。这个方法最早出现在北宋张君房编写的道教典籍《云笈七签》里,可能是后人以彭祖的名义写的。

第一势:每天早上,你躺在床上,排除所有杂念并解开紧身衣物。用你的背和臀部作为支点,伸展腰部并挺起腹部。舌头轻轻抵住上颚,然后进行轻、缓、均匀、深长的腹式呼吸五次(吸气五次后呼气一次算作一遍)。同时,用舌头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舔舐和搅动你的嘴唇和牙齿,配合意念,这样可以促进口中生津。当口中满是津液时,再慢慢咽下,这样可以滋润喉咙。这个动作能引导肾水来滋润喉咙以解渴,还能增强人的体力。(图1)


第二势:仰卧,伸直左腿,然后用右膝盖弯曲并压在左腿上。像第一势那样进行腹式呼吸五次。吸气时,想象气息从足太阴脾经进入足隐白穴(这个穴位在大脚趾内侧,趾甲角后一点点),然后沿着脚底内侧走到内踝前面,再沿着小腿和大腿内侧上升到胸中。然后呼气,呼气时想象气息沿着两上臂和前臂的手掌侧正中以及尺侧缘进入手掌,最后到达小指末端的少冲穴(位于小指侧面,是少阴心经的穴位)和中冲穴(中指顶端的中央,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释放。这个动作可以调和足太阴脾经、少阴心经、厥阴心包经的经气,帮助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还能消除腹中的寒气和热气,以及胸中的胀气和邪气。(图2)


第三势:还是仰卧,将两膝向左右两侧弯曲放在席上,用双手握住两脚趾向内拉,同时像第一势那样进行腹式呼吸五次(吸气五次后呼气一次算作一遍)。在进行腹式呼吸时,用意念引导腹内的气血运行,达到气血畅行的效果,这样可以消除腹部的结块,还能通畅身体的九个窍穴。(图3)


第四势:同样仰卧,将两脚脚趾尽量向胸前方向弯曲,同时做轻、缓、均匀、深长的腹式呼吸五次。和前面动作一样,在做腹式呼吸时,用意念将气引导到病痛部位,以达到气血流通,病痛消除的效果。这样可以消除腰部和脊椎的麻痹,治疗肢体萎缩的疾病,还能使人的双耳更加灵敏。(图4)


第五势:仰卧,将两腿分别向两侧倾斜,尽量让两脚五趾向内靠拢,两脚跟向外翻,同时做轻、缓、均匀、深长的腹式呼吸五次。在做腹式呼吸时,用意念引导肺部的气出来,患者用意念使肺部内外舒展转动,以达到内外气息畅通无阻。这样可以消除咳嗽和气逆的症状。(图5)


第六势:仰卧,脚部的动作与上一势相反,两脚跟尽量相互靠拢,两脚尖尽量向外翻,同时做轻、缓、均匀、深长的腹式呼吸五次(吸气、呼气各算一次,即一遍)。在做腹式呼吸时,用意念引导大腿内侧的气血运行。这样可以消除腿部经络中的邪气,还可以增强肠胃的功能。(图6)


第七势:《病源·目暗不明候》一书中说:“按照经典的方法去做,可以引导肺部的气,消除由风邪和体虚引起的疾病,让人在日间视力不明时,夜间也能看得清楚,和白天没有区别。”根据这个描述,这个动作应该是:仰卧,将左腿的小腿肚向下压住,然后将右膝弯曲压在左腿上(《内外功图说辑要》中描述为:“伸直左腿,弯曲右膝,压在左腿上”),同时做腹式呼吸五次。在做腹式呼吸时,用意念引导肺部的气到达双脚大趾,经过足底、下肢内侧、腹部、胸部、颈部、面部注入双眼。然后气从头顶出来,经过背部、腰部、大腿外侧、足背到达五个脚趾,再经过前面的路线返回到双眼。最后将气注入双眼。这样可以消除由风邪和体虚引起的疾病(因为五脏六腑的阴阳精气都注入到眼睛;如果血气充实,视力就会清晰;如果血气衰竭,就会受到风邪的侵袭,导致视力模糊),使人的眼睛更加明亮。(图7)


第八势:躺在床上,伸直两条腿,然后尽力张开两只脚的十个脚趾,进行有声音的呼吸。呼气的时候,要大声呼喊,例如发出“哈”这样的声音。这样做五次呼吸,可以帮助治疗抽筋。如果经常做这个动作,身体的筋肉会自然而然地舒展开来。(图8)


第九式:躺在床上,把两条小腿弯曲起来,然后双手用力地抱住膝盖,把膝盖放在心胸的位置,这样做腹式呼吸五次。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消除腰痛的问题。(图9)


第十式:前面已经提到,这个导引方法是“卧引法”,所以这一势的开始也应该是仰卧。就是躺在床上,伸直两条腿,两只脚的脚跟着床,然后先用两只脚的脚尖向外旋转十次,再向内旋转十次。做完这些之后,再做腹式呼吸五次。在做腹式呼吸的时候,用意念把气引到涌泉穴,每次呼吸引气一次,重复做五次。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消除身体各种因为劳累造成的疾病。(图10)


【说 明】

这套导引方法总共有十节,其中有八节被隋代的巢元方选入了《诸病源候论》,宋代的张君房主编的《云笈七签》全文辑入,还曾被《道枢》选入五条,明代的胡文焕在《养生导引法全》中也全文选入。从这里可以看出,这套导引方法一直被历代的养生家和医学家所重视。

彭祖谷仙卧引法,可以消除各种疾病,是延长寿命的重要方法,总共有十节,五十息,五五二百五十息,以及它的功法内容,这套导引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所有的动作都是在躺着的状态下进行的,肢体的动作只是为了准备行气,并不是主要的部分,主要的部分是“五息止”和“引肾气”、“引腹中气”等等。

(2)根据《病源》对第二势和第七势的要求“按照经典来做”,行气的时候要用意念来引导气沿着相关的经脉运行,就是“随着疾病的分布,行气导引,用意念来消除疾病”。

(3)虽然每一势都是针对某种疾病,有像处方一样的针对性,但是也可以作为一套完整的补益导引方法来应用,原文要求做250息,就是由此而来的。所以这套导引方法既可以用来“消除各种疾病”,也可以用来“延长寿命”。它的功效就体现在这些特点中。如果想要实践这个方法,实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养生练功知识和中医学的经络知识,如果只是简单地做做,效果是不会好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