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总是被误解?

 小陈茶事 2024-05-25 发布于福建

三坊七巷新开了一家茶馆。

名字很接地气,叫做小红薯。

李麻花看了半天,不知道这茶馆是干嘛的?

是卖茶饮,还是卖茶服,还是卖原叶茶,或者是卖包厢?

双节棍演唱会后福州外地人多了三倍,尤其是三坊七巷里,简直是人山人海。

这样多的游客,喜欢茶的,看到小红薯茶馆,自然都进去了。

人那叫一个多。

空调没开,茶热,空气也热,氛围就更热了。

随便转了几张桌子,一桌听了两句,便是惊掉了下巴。

那些关于白茶的理解,实在是,令人惊心动魄。

而来自各种方言的讨论,就更是,神奇。

值得录音下来做为新员工的培训素材。

今天就将这些只言片语摘录一二,为列位看官,周末怡神。。

误解一:福鼎白茶女性喝了不云不育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不但刚坐下来的李麻花耳朵嗡了一下,连同坐那么久的那些茶客,也纷纷表示没听清。

想听第二遍。

毕竟,这个观点,太过于惊悚了。

闻所未闻,想所未想,是以大家都以为听错了,打算重听一次,确认一下。

于是那位发表观点的江浙人,又重新讲了一遍。

这会子大家都听清了,他果然是在说女生喝了福鼎白茶会不云不育。理由是白茶太寒。

问他,那哪种茶女生合适喝呢?

他说,当然是绿茶。碧螺春,龙井,都非常适合女生喝。

这些都不寒吗?

他信誓旦旦地说,不寒不寒,只有白茶才寒。

绿茶不寒,白茶才寒?这什么逻辑?其中一个人忍不住反诘。

另外两个年轻一点的茶客则发出了狮子吼: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啊?

一位稍老一些的茶客问,你说这个有科学依据吗?

发表言论的人说,当然有。大家都这么说的。

嗯,原来他的科学依据就是,“大家”。很多人赞同的观点,就是科学,就是理论。

听到这个言论,在实在是想笑,就给老S发了个信息。

他一听也气笑了,说,我侄媳妇从小喝白茶长大的,去年刚生了个7斤多的男孩,按他的说法,这孩子是怎么生出来的?

我老婆生了一个,我弟媳妇生了两个,我姐生了两个....我妈种茶做茶,生了我们三个.....

福鼎人从小喝白茶长大,医院里每年那么多人生小孩,难道都不是自己生的?

我也笑了。

附和他,是的,是的,福鼎这些年都没有新生儿,现在活在福鼎的,都是几百年前的老妖精!

误解二:随便什么茶青都可以做白茶

溜哒到第二桌的时候,有云南来的土豪拿出了一泡茶。

声称是,老斑章做的白茶。

去年夏天的老班章,做的一款白茶。

他专门给大家看了这款老班章白茶的工艺,是日光萎凋——云南版的日光萎凋,就是把茶青采下来,摊在地上.....

看到这样的“日光萎凋”(直接铺地上,地上还有青苔等等杂物),我本能地排斥喝这款茶。

但土豪很大方地请我们在座的人一起来品尝。

他很激动:这可是老班章,一斤好几万的。你们能碰到是缘分。

我默默地想了一想老班章夏茶那极为平民的价格,没有说话。倒是几位北方大叔被传染了这种激动,催着他快点泡。

其中一位大叔相对专业,还知道看干茶。

他端起装着虬劲干茶的盖碗,闻了闻,问土豪,这茶算什么等级,叶子这么大,肯定不是银针了吧。

李麻花凑上去一看,那老班章白茶没有芽头,叶子奇宽奇大,梗足有四厘米那样长....

这当然不能算银针,连寿眉都不能算好吗?白茶国标写得很清楚,单芽是银针,一芽一二叶是牡丹,一芽三四叶是寿眉。这没有芽头的,根本不在白茶国标界定的范围之内。

严格意义上来讲,都不算是白茶好么?

但土豪却不理什么国标,大有彩云之南人民的那种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好喝就行,别管它什么等级不等级的....快快快,老班章,赶紧喝。

于是,那一桌人,就喝上了一款没有芽头的,就算是真的老班章也是不值钱的夏茶茶青做出来的,所谓的白茶。

最后大家都说好喝。

想来是因为挂着老班章的头衔吧。

大家忽略了那是夏茶的青,并且,只是简单地晾一晾,并没有其它的工艺,尤其还没芽头,不算是白茶....

但撂不住老班章自带的光环....

我期待下次勇敢的云南同行们用老班章做牛栏坑肉桂、做桐木金骏眉、做狮峰龙井。

想想就“艳绝寰宇”。

误解三:白茶干度太干不利于后期陈化

有一位穿茶服的小姑娘,拿出了一泡自己厂里出的银针。

说刚学茶,泡给大家喝喝看。

流利地烫壶温杯,流利地称茶投茶。然后,把熏出来的干茶香给在座的茶客闻香。

香气挺纯正的,毫香稻谷香花香木香都有。

在我闻过的各种五花八门的银针的香气里,算是极为正常,干度极为达标的一款。

赞许地问她,这干度做到几?

她用了然的眼神看向我,说,第一次烘到7,第二次烘到5。

也就含水量7%、含水量5%的意思。

白毫银针能做到这样的干度,非常不容易了,需要极高超的烘干技术才可以实现。

我们正在互相惺惺相惜,准备好好喝这一泡银针的时候,边上正在闻香的一个闽南人说话了。

他说,你这茶不行。

第一句就吓到了我们。做得好又存得好的银针,极为少见的,哪里不好了?

他说,你这茶太干了,水分不够,不利于后期的陈化。

我立马就晕了。

李麻花难得没有跳起来,慢条斯李说给他听:陈化需要的是空气,发酵才需要用到水。后期陈化正是不能有太多水,否则就一股水味,陈化不出有益物质来的。

我查了砖家的论文给他看,白茶的陈化并不是发酵,而是安静地自我转化。

在这当中,含水量太高,只会生成巧克力味酸梅味梅子味臭豆腐味....冲泡后喝起来也是一股水味,内容空洞。完全没有老银针应该具有的稠滑茶汤,醇厚滋味,以及稻谷香药香....

讲到口干,闽南人仍拒绝认为自己是错的。

但他的嗓门大,渐渐压倒了我们三个女生的声音。

幸好他接了个电话,走了。否则,还不知道舆论会被他带偏到什么程度去....

想想真是后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