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敦煌本坛经》:当下转念,向上一着

 古典读书治学 2024-05-25 发布于上海

11两月中间,至大庾岭。不知向后有数百人来,欲拟捉惠能,夺衣法。来至半路,尽总却回。唯有一僧,姓陈名惠顺,先是三品将军,性行粗恶,直至岭上,来趁把著,惠能即还法衣,又不肯取:“我故远来求法,不要其衣。”能於岭上,便传法惠顺。惠顺得闻,言下心开。能使惠顺即却向北化人。

两月中间,至大庾岭。——去的时候,在宗宝本里要了三个月就到了黄梅,如今走了两个月才到大庾岭。可见回来的时候,心是放松下来的,去的时候,求法心切,一路赶过去的。这也说明五祖让慧能八个月做舂米的活,还是有用意的。这回来的时候,就放松了,打开心看看人间事。

不知向后有数百人来,欲拟捉惠能,夺衣法。来至半路,尽总却回。——这就是江湖啊,大家在追这个“掌门信物”,这还是着相而求。但是一路追来,没有发现慧能的踪迹,也就息心。可见其求法之心,也并不见得有多么坚定。这就是众生相。在百尺竿头,总是不能更进一步。不能跨过黎明前的黑暗。

后是武侠小说也是这个桥段,去争这个“武林秘籍”。

在这种争中,却也能看出众人的心性。想来五祖让大家写偈子的时候,僧众多是退却,而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在追慧能,图什么?图的可能是袈裟,更可能是想要获得一些修行的诀窍,大家其实很好奇,这个大字不识的慧能,到底有何能耐,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竟然能获得五祖的信任和传法,慧能都可以,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也能像慧能一样获得修行的奥秘啊!

这能是是最真实的僧人,有欲望,有普遍的人性,这才有生气。

唯有一僧,姓陈名惠顺,先是三品将军,性行粗恶,直至岭上,来趁把著,惠能即还法衣,又不肯取:“我故远来求法,不要其衣。”能於岭上,便传法惠顺。惠顺得闻,言下心开。能使惠顺即却向北化人。——有一个曾经做过将军的僧人,有体力,也善于寻人,性情也坚定,有机缘寻到了慧能。慧能对法衣并不执着,早已见自本性,也就不为这些外物所牵绊,于是就把法衣送给惠顺在这个当下,惠顺转了一念,“向上一着”而言——“我故远来求法,不要其衣”,这句话说得好啊,给了自己一个机会。慧能当机设教,于是惠顺心得到开解,见了本性。也在这个当下,慧能传了法,并让惠顺向北弘法,或许也是存了阻挡夺法衣之人。惠顺作为慧能的第一个传法弟子,慧能让其往北传法,可见慧能之心量和格局,也是有大体的,一南一北,开创局面。

当下转念,这是修行的要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当此谓也。禅宗的妙处,就在这个当下。佛陀拈花,迦叶微笑,也是当下一悟。

人这一生,说快也快。能有这样一次当下一悟,明见心性,生命也会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然而这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唯有多读经典,做一些踏实的工夫,在红尘中摸爬滚打的时候,能观照,能清晰觉知,于动静之机,或有所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