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蒂大网膜瓣在脊柱肿瘤全椎节切除术后复杂伤口重建中的应用

 martinbigbird 2024-05-26 发布于广东

    脊柱原发肿瘤的手术通常需要复杂的重建技术,以覆盖软组织缺损处理伤口及脑脊液漏等相关并发症。大网膜的解剖、血管和免疫调节特性使其成为治疗放射性软组织损伤、感染和广泛伤口缺损的良好底物。2024年5月,MGH的John H. Shin教授描述了带蒂大网膜瓣修复脊柱原发肿瘤的复杂创面重建的经验,研究结果发表于《J Neurosurg Spine》杂志。

    带蒂大网膜瓣可用于胸椎、腰椎和骶椎组织缺损的重建。皮瓣可作为重建策略的一部分,或作为持续性脑脊液漏或伤口愈合困难的治疗策略。在存在脑脊液漏的情况下,取大网膜填补解剖上空腔并进行覆盖。回顾性分析2010-2020年间34例原发脊柱肿瘤En-bloc切除后行带蒂大网膜瓣重建术的患者。

    A:患者仰卧位,从剑突至脐上区域行腹部中线切口。从横结肠上清除大网膜。B:大网膜以右胃起始处为蒂。C和D:大网膜组织和血管。   

图片

    一个60岁的男性,复发性脊索瘤病史,接受了放疗和T5-7的En-bloc切除术。术后2个月,患者因腹侧硬膜缺损出现严重的脑脊液漏,采用大网膜皮瓣修复。A:侧位示意图。B:大网膜转移前的手术显露。C:将大网膜缝合在硬膜上,覆盖填补软组织缺损。

图片

    大网膜瓣在脊柱肿瘤手术中的应用A:腹前显露取网膜瓣。B:大网膜瓣覆盖感染区域。C:肿瘤切除后覆盖硬膜缺损。D:大网膜瓣提供放疗防护屏障。E:肿瘤切除后,大网膜瓣以覆盖骶骨软组织缺损。F:大网膜瓣穿过Petit三角区,将网膜向后延伸,覆盖骶骨缺损。

图片
    2010年-2020年间,共纳入了34例患者,中位年龄60岁。最常见为脊索瘤28例(82%),其次是软骨肉瘤4例(12%),尤文氏肉瘤1例(3%),骨巨细胞瘤1例(3%)。24例(71%)为骶骨和10例(29%)为脊柱。27例(79%)患者术前接受过放疗,20例(59%)患者先前接受过同一脊柱区域的手术。带蒂大网膜瓣的适应症包括软组织覆盖(34例中有20例[59%]),在腹部/盆腔内容物和肿瘤床之间建立屏障以准备辅助RT(34例中有6例[18%]),感染(34例中有5例[15%]),硬膜修复(34例中有2例[6%]),以及提供腓骨移植的血管供应(34例中的1例[3%])。
    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在此期间,34例患者中有7例(20%)因伤口感染和/或伤口并发症接受了大网膜瓣重建后的翻修手术。所有7例患者之前都接受过RT,剂量从20-80Gy不等。在这一组患者中,有3人之前接受过手术,4人没有接受过手术,这表明之前的手术干预并不能单独预测术后伤口并发症。创面并发症的处理包括联合抗生素、清创、切开引流等,最终1例需要皮瓣修复。此外,34例患者中有4例(12%)因复发(3例)和假关节进行了翻修手术。
    在术后随访期间,5例患者接受了腹部手术,包括粘连松解造口治疗肠梗阻等。34例患者中有20例(59%)末次随访时病情稳定,34例患者中有11例(32%)复发、肿瘤进展。1例(3%)在围手术期死亡,2例(3%)失访。在肿瘤复发的患者中,1例曾因复发性骶脊索瘤接受过多次手术和放疗,另1例仅接受新辅助放疗,但术后3年出现脊索瘤转移,促使患者接受多部位放疗。当大网膜瓣用于腰椎区时,需要仔细调整腹膜缺损,以防止肠疝。在胸部区域,长度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大网膜瓣可能到达的距离取决于个体。
    结论:带蒂大网膜瓣是一种有效的局部组织移植物,可用于复杂伤口重建和原发性脊柱肿瘤伤口的治疗。在脊柱肿瘤全切除术后,应用带蒂大网膜瓣缝合和重建伤口是填补死腔、处理脑脊液漏和解决伤口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当由于感染、放疗、既往手术和肿瘤复发而无法选择局部肌肉皮瓣时,该技术为外科医生提供了重建缺损的替代策略。
文献:
Massaad E, Patel SS, Sten M, et al. Pedicled omental flaps for complex wound reconstruction following surgery for primary spine tumors of the mobile spine and sacrum. J Neurosurg Spine. May 24, 20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