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汤又觉:意拳基本桩

 新用户91566407 2024-05-26 发布于湖北
    基本桩又名养生桩或健身桩。因健身及体疗均习此种桩法。初习技击者也必先由基本桩入手。
  站桩时双足分开,宽度略与肩等,双足尖微向外斜,以舒适自然为度。凝神定意,先假想自己由头至足整体放松,放松得好似一件软绸长衫。但若是则必无法站立,将似一件绸衫摊在地上一样。此时应再假想顶上有一坚固的铁钩,下悬有绳,自头顶将全身吊起,有若将绸衫挂在衣钩上,如是则此衫自然向下垂悬,身体所呈放松状态与绸衫略似。顶上必须做适度的悬吊,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使双足能平适的站在地上。身体由悬绳吊紧,初时或不免悬得过紧,以至身体有挺直不适的感觉,此时试将该绳稍稍放松,使身体微微下垂,但是勿放松过多,只觉身体较平时感觉为松时,呼吸也更觉舒适顺畅即可。身体既已微微下坠,全身之重量则只凭该绳悬吊,勿再使重量与放松点放在两足;然后再将悬绳略微收紧,使全身每个关节都觉得已微微松开,并每个关节间都各有间隙,彼此间毫不挤迫也毫无体重压逼的感觉。悬绳的松紧可以就自己的需要做适当的调度,呼吸则一定要时时都能保持顺畅。
 继而将双膝放松使之微曲,但勿屈曲过度,致使两腿负担增加,只觉非直即可。然后将双手环抱如抱球状,轻轻向前侧上方提起,既然有球抱持,则两臂与手自然形成一半圆状,两手各指之间相互撑开、撑满,故虎口已略成半圆形。指尖微曲,也在扣抱该球,但勿用力,两手之指端相遥对,其距离约稍大于手掌之长度。抱持时两肩松垂,两上臂之内侧须虚离腋部,感觉如有一轻柔之球在腋间隔开。继续设想所抱之球极薄、极轻、软而柔滑、内充气、有弹性,但是其质地不坚韧,有若不会自行破裂之肥皂泡,只可轻轻抱持,用力稍大则会破裂,用力过小则会滑落。此种抽象之想象中,所用的力已接近所寻求的最适当的力。
 同时由头至足逐步体察,顶上悬挂之力是否有偏倚?头部是否因紧张而又在用力?两肩有否保持在松垂状态?或已因精神紧张而耸起?胸部与腹部是否仍有紧张并未呼吸顺畅?胸腹轻松舒适则气自下沉,气能下沉则小腹常圆自能气恬神安。腰部是否因着力而稍向前顶而致现凹入状?臀部是否因用力而向后上方耸起?双膝是否太曲?以至两腿过度吃力。足部是否因保持身体平衡而用力?以致又引起紧张?……如此周而复始,对全身四肢百骸一一体察,如觉已经放松,是否可以试试再放松些?但切要注意,所谓放松,乃是感觉上的放松、内部的放松,形式上却不可以变成松懈。所松而不懈,就是这个意思。
 ……
 站桩时,脊骨应成一极自然的垂直线,没有一个关节在着力,更没有一个关节在用力。脊骨本身虽非直如木杆,但却是在一种极自然的弯曲状态垂直中,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一节脊骨因用力、着力而不在舒适静止的正常状态中。一般人在用力时,腰部脊骨必稍突向身体内前方,至腰部形成微凹状,此点切要注意,需尽量任其平垂,勿使因着力而呈凹入状,以后即是在发力时亦应如此,此乃与一般人用力时的情形绝不相同处。
  顶上有绳吊系,两足则感觉平立于极宁静之海面上,下有浮木撑托,轻松舒适。此时如觉有轻浮飘荡之感觉,亦应听任自然,万勿着力,致引起肌肉紧张,若觉身体摇摆难以平衡时,则应注意顶上吊系处,即觉有绳吊系,自能保持平衡,切忌两足或身体用力以求平衡,以致引起身体紧张而失去原已感受到之意境。

图片

 站桩时要经常保持着意念,定意凝神,尽除一切杂念,意念宁静后,呼吸自然顺适。自能达到静、长、细的境界。其感觉有如已经过一夜酣适的安眠,清晨时神志已醒,而睡意未消,全身仍处在酣眠的状态中,自己仍能听到在酣眠时的静、长、细的鼻息,感觉全身毛孔都已放松,好像每个细胞之间都有着小小的距离,没有一个细胞会受到些微的挤逼,全身空灵,有一阵风都可以吹得过的感觉;又觉得全身好像一个空灵的袋子,上有绳悬,下有绳系,两条绳不松也不紧,刚好把这袋子保持到圆满平整的状态。全身虚灵挺拔,轻松均整,舒适得力。
 ……
 在练习站桩一段时间后,很多人都会有一些感受、一些现象发生,但并不一定每人皆有,也不一定人人尽同,只是手指尖、手指、手掌心发热发胀,乃一般的现象。其他的现象,有人全身或局部震抖,有人出虚恭、打嗝。笔者曾亲睹甚至有一位在站桩时,膝部竟有帆船之桅杆被满帆扯动时沉重的吱吱响。此种种现象,有则听之,经过一段时间后自会消失;无亦不可强求。因与站桩的进度无甚关联,可任其自然。只要呼吸保持舒畅,全体轻松自然,时时不断在体察自身,并在抽象的体认中下工夫,很快就会渐有进境。
 在体认功夫稍有心得后,可是将精神放大。所谓放大,不是指放松而言,乃意念中将自己躯体放大,觉得自己顶天立地,心旷神怡,好似全身均已弥满于宇宙之中,视万物如草芥,有宇宙之内唯我独尊的感觉。试以做环抱状之两臂而言,亦有任凭骤然而来之外力推、拉、压、举,均不能撼动分毫,全身则有摧之不能开,撞之不能散之意。上下左右平衡均整,内外则中正安舒;最后并自觉身体能与大气相应和,乃全身稍有移动时,即感觉周围之空气亦因其动作之影响而流动,并能感觉到空气在流动时而形成的阻力,又好似置身于大海中,体认海水因身体之移动而引起之鼓荡,其鼓荡情形,则与身体之移动相应和。
 ……
 走笔至此,乃忆及曾有人提出过是否多站桩即会有功夫的问题。功夫二字,曾有人解释乃是时间的累积,此语诚然。但除时间外,仍必须配合锻炼的法则,以站桩言,只求外形相似,而无内在的抽象体认,则必定白费功夫。所以当时曾答问者云:“并不是站的多、站得久就有功。最主要是在抽象中有去体认,若是只要站得多就有功夫,那么成功也不会是你,而是每天都要站七、八小时的交通警员和理发师了。”但是,仍有很多人在站桩时都忽略了这一点,所以此处再重复提醒一句:只有形式的锻炼,而忽略了在抽象的体认中去探讨,则永远不能了解到站桩的真谛。
 基本桩虽然是基础的锻炼,但在练到已将意拳之每个阶级都能融汇通晓时,仍应随时由头开始重复练习,每次的重复,都会有不同的意境、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获。程度愈高则感受的意境愈深,收益也愈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