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大汗淋漓,可能是你的气血在漏!老中医:这个中成药,汗就少了

 林中雨露 2024-05-26 发布于广西

日前,56岁的张阿姨来到药铺就医,一进门就抱怨道:'大夫,我自打更年期后就容易出汗,尤其是干点家务活就满身是汗,特别不舒服。

去年体检没啥大毛病,我这算是更年期的正常反应吗?还是说我身体出问题了?'

图片

老中医仔细询问了病史,四诊合参后说:'根据你的症状,这是自汗。人到中年,气血渐衰,就容易出现这个毛病。

不过,自汗虽然常见,但背后反映的问题可不简单。咱们一起来分析分析,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一定能改善的。'

张阿姨松了口气,认真地听起了老中医的讲解。

01

自汗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危害巨大,家人也深受其扰。它不仅消耗体力,还影响社交、工作和生活质量。

可怕的是,很多人对自汗缺乏正确认识,要么忽视它的危害,听之任之;要么把它当成小毛病,乱投医。殊不知,自汗往往反映了身体更深层次的问题。及时发现,对症调理,才能治本。

究竟什么是自汗?为什么说它比盗汗更可怕?如何才能摆脱自汗的困扰?

自汗是指人体在非发热、非运动、非高温环境下,仍不由自主地大量排汗。它可发生于任何时间、任何部位,多见于头面、胸背、手足。

而盗汗是指夜间睡眠时突然大汗淋漓,醒后即止。两者虽都表现为异常多汗,但病因和危害有所不同。

自汗大多源于气虚。中医讲,'卫外者为气'。气虚则卫外无力,津液不固,汗孔失约,就会泛滥成灾。

在中医理论中,'出汗多'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做'气血漏了'。气虚不单会出汗,还会引起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等一系列问题。日积月累,正气愈伤,恶化为其他疾病。

相比之下,盗汗主要由阴虚火旺所致。阴虚内热,郁于肌表,寐则肤腠开泄,热随汗出。睡眠中闭藏,火不外达,郁而化热,故睡时汗出,醒则止汗。阴虚火旺还会伴随口干咽燥、舌红少津、五心烦热、失眠健忘等症。

可见,自汗反映的是整个人的气虚,是比盗汗更全面、更严重的问题。如不及时调理,轻则损伤元气,重则导致内脏功能失调,甚至诱发其他疾病。

02

一些人认为,自汗无非就是出点汗,不痛不痒,威胁不了生命,远没有盗汗那么可怕。这其实是种误解。自汗确实不像盗汗那么引人注目,但危害却是全方位的。

一、自汗损耗气阴津液。汗为心液,过多则伤阴耗气。阴津亏损,则心阴不足而烦躁失眠;气虚不能生血,则面色无华而四肢乏力。日久天长,必致气阴两伤。

二、自汗使体表卫外不固。卫气虚,则腠理不密,肌肤失于防御,极易感受外邪。一旦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麻烦就大了。如风邪犯肺,可致咳嗽气喘;如寒邪伤脾,可见胃纳呆滞;如湿邪中阻,肢体关节可感重着酸楚。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三、自汗影响生活质量。常年多汗,浑身粘腻,异味扑鼻,严重影响形象,导致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工作上难以集中精力,生活中不敢参加社交活动,夫妻生活也受影响。

由此可见,自汗绝非小毛病。它从内到外,从心到身,无一不受其害。把自汗放任不管,无疑是在透支身体,埋下更多隐患。

有人说,自汗未必都是气虚导致的,阴虚火旺、痰湿内蕴等也可引起自汗。

对此,老中医解释道:'诚然,引起自汗的病因有很多。但气虚始终是关键因素。即便是阴虚、痰湿,往往也伴有不同程度的气虚。可以说,气虚乃是自汗之本。'

气主行血布津,司外卫固表。气虚则车无马力,血行无力,津液不能敷布,自然泛滥为汗。同时卫外不固,腠理疏松,汗孔失约,更加重了多汗的趋势。所以,补气是治疗自汗的首要任务。

03

至于如何补气,则要因人而异。年轻人气虚多属肺脾,可用玉屏风散加减;老年人气虚多兼肾虚,可用生脉饮合六味地黄丸。若脾胃虚弱明显,宜健脾益气;若心阴亏虚严重,当滋阴宁心。

'您这个年纪,脾肾气虚为主。建议平时多吃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土豆、莲子、芡实等。药方上,可以试试玉屏风散合六味地黄丸,标本兼治。

图片

另外还要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心情舒畅,相信很快就能改善的。'老中医语重心长地嘱咐张阿姨。

补气固然重要,但仅靠补气远远不够。中医讲'正不胜邪,邪不可去'。光补气而不考虑固表止汗,犹如大门大开请君入瓮,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气虚则津液无所统帅,所以要补气。但津液已经泛滥成灾,单靠补气难以泽润肌肤、固涩津液,必须佐以收敛固涩之品。只有气足表固,汗孔才能关闭,肌表才能安康。

牡蛎散,就是这样一个专门固表止汗的方子。它由滋阴潜阳的生牡蛎、健脾燥湿的浮小麦、收敛固涩的麻黄根,配伍补气升阳的黄芪而成。

全方共奏益气养阴,固表敛汗之功。不但能补气,还能固表;不光能止汗,还能滋阴。对气虚阴弱、表虚不固之自汗尤为适合。

相比之下,单纯补气的玉屏风散、生脉饮等,虽有裨益,但收效有限。

所以,临床上一般要在补气的基础上,酌加收敛止汗之品,或直接选用牡蛎散、玉屏风散合桂枝芍药知母汤等兼有补虚和固涩作用的方剂,标本兼治,事半功倍。

'大夫,看来我平时只知道吃人参、黄芪补气,却忽视了固表止汗,怪不得总也见效不大。这回明白了,我回去后就按您说的补气固表并重,希望能尽快告别自汗的烦恼!'张阿姨恍然大悟。

气虚自汗,看似小病,实则大患。它不但耗气伤阴,还会引起诸多不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此,我们既不能掉以轻心,听之任之;也不能头痛医头,盲目滥补。唯有辨证论治,补气固表并举,才能标本兼治,去除病根。

当然,要真正摆脱自汗的困扰,光靠吃药、打针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调整生活方式,增强体质。

在饮食上,可多吃些养阴健脾之品,如百合、莲子、芡实、大枣等。起居上,要劳逸结合,早睡早起,避免过度劳累。情志上,保持豁达乐观,不要动辄恼怒忧思。

如此内外兼修,相信自汗的阴霾一定会渐渐散去,生活也会重现光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