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无病三分虚

 孙郎中 2024-05-27 发布于山西
最近身边朋友咨询与我:“入夏后总感觉好累,不知道是为什么?”“入夏后,为什么睡这么长时间还是觉得特别累呢?”“我是空调吹多了吗?为什么总感觉身体好虚,每天无精打采的!”另外还有位粉丝给我留言问我一个问题:“孙老师,我近几年每到夏天就很难过,人感觉非常的累,有时还心慌,而一到立秋,这种情况慢慢就好转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就是民间俗话说的“夏季无病三分虚”!什么意思呢?许多人一到夏季身体就出现诸多不适:容易疲劳,懒懒的没力气,食欲不好,头晕胸闷,多汗烦热,口苦欲饮,胃肠不适,脘腹疼痛,恶心呕吐,失眠多梦,怠惰嗜卧,大便不调,形体消瘦,舌苔厚腻,口淡无味等一系列症状等,俗称“苦夏”,中医叫“疰(zhù)夏”。我们在夏季这种高温、燥热或湿热大环境的折磨下,体质弱或阳气不足的人一不留神就会受到外邪的侵袭而引发诸多不适。接下来我就简单说说造成“无病三分虚”的几种常见原因及应对方法! 每到夏季,人体阳气就会向外发散,走到人体的表层,此时人体内部的阳气相对不足。这就造成了不少人脾胃虚寒,肠胃蠕动和消化减弱,食欲不佳,湿气内生。再加上常食冷盘、沙拉、冰饮、雪糕、水果等,凉上加凉,脾胃就差上加差,湿气也越来越重了。另外我观察到,每到夏季有太多人对西瓜情有独钟,特别是凉爽可口的“冰镇西瓜”,如今已成为人们消暑解渴的必备品。但大家不知道,其实西瓜还有一个外号,叫“寒瓜”或“天生白虎汤”。西瓜性本就偏寒,若这“寒瓜”再在冰箱里一放,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尽管其清热解暑的效果较好,吃上去很过瘾,但多食对脾胃的伤害却是很大的。有些人西瓜吃多了会拉肚子肚子疼,甚至出现头昏乏力、身体困重等现象,就是因为“湿邪困脾”或“寒凉伤脾”所致。然而,不只是西瓜,甜瓜、黄瓜、冬瓜、苦瓜等“瓜字辈”的食物也都属于寒凉食物。脾胃本就虚弱者还是少吃为好!经过三个月“苦夏”的煎熬,人们的脾胃普遍较弱,所以不可大补,如果盲目大量、过量进补,那处于“虚弱”状态的胃肠很可能无法承受,从而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不振、食后饱胀、腹胀腹痛等问题。故而建议大家在夏季可以选择一些调养脾胃的食材,如怀山药、莲子、薏米等煮成粥服用,以缓解夏季各种不适。 夏季天热,我们身上毛孔都是张开的,身体内的气机很容易宣泄出去,所以在夏天,人通常会感觉到疲乏。如果再加上运动过量,大汗淋漓,同样会产生类似虚脱的感觉。又因“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出汗过多,极易损耗人体气血,进而引起气血两虚之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口干口渴、少气懒言、潮热盗汗、形体消瘦等症状。再者中医认为,气有固摄作用,能固摄我们体内的津液,然“汗为津液所化”。如果气不足了,会导致皮肤腠理不固,不能固摄体内的津液。如此“气随津脱”,导致身体里的津液和元气好像被掏空了一样,时间久了,就会出现疲劳乏力、心慌心烦、口干口渴等症状。同时,汗出的越多,血也会越虚,这叫“津血同源”,中医典籍里也有讲到:“久汗之人必无完血”。时间久了,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化气,人的体质也会变得越来越差。也就是说,夏天只补气是不够的,同时还要滋阴养血,而我常给大家推荐的“生脉饮”就是调治气阴两虚的,它配伍很简单,只有三味药,但是却很适合因为天气炎热导致身体出汗太多引起的一些不舒服的情况,它也特别适合那些夏天浑身没劲的人,总觉得身体不舒服,但要是具体说哪里不舒服又说不上来,整天没什么精气神,看上去浑浑噩噩的,没有精神,干什么都无精打采的人群。血虚严重者可以酌选“归脾丸”或“人参归脾丸”,来养心补血,安养心神,食疗可以多吃桑葚,大枣,桂圆等。再者,夏季人体最容易感受暑湿之邪气,尤其在炎热多雨的三伏天,暑湿之邪往往乘虚而入,侵犯人体的脏腑经络,或壅滞三焦或困阻中焦等。而处于夏季的南方地区,湿气会更重,更容易有浑身乏力,虚胖,皮肤粘腻汗多,情绪焦虑紧张,大便不成形等症状。脾为湿土,喜燥恶湿!湿盛可以导致脾虚,脾虚也可以生湿,往往互为因果。湿气太盛,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脾气亏虚,那些平时肠胃不好的人,或贪凉喜冷、或情绪抑郁、挑灯夜战之人,更容易出现“苦夏”的一系列症状。这一类人群该如何祛除湿邪呢?我有如下几点建议:一是尽量多素少肉,清淡饮食,少吃肥甘厚腻以及大鱼大肉;二是多运动,出出汗,湿邪自退;三是对证用方,比如湿热可辨证服用三仁汤、藿香正气、二妙丸、三妙丸等。饮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有淡渗利湿、芳香醒脾的食品,比如薏苡仁、冬瓜、丝瓜、怀山药、白扁豆、莲子、芡实、玉米须、赤小豆、茯苓、车前草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