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冰敷不小心扭到的脚也有许多讲究,做错了可能适得其反

 mxb08 2024-05-27 发布于北京

运动时候不小心扭到脚,无法及时赶到医院进行处理,许多朋友会不自觉想到冰敷来暂时缓解疼痛,减轻肿胀。

冰敷,听起来很简单的处理,但其实它有许多细节讲究。不正确的冰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可能会加重之前的病情,甚至引起更严重的后果,使得“良药”变“毒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锁,如何做到有效冰敷!

图片

图片

冰敷的作用

冰敷为“冷疗”的一种,是指用冰袋直接或以冰水与药物敷于局部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早在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就记载:冰之为药,“其味甘大寒无毒,主去热烦”。现在,冰敷法主要用于发热、中暑和治疗一些疼痛、出血病等。以冰大寒,直接作用于患处或特定部位,达到散温除热、止血止痛、消肿等。

外伤时,冰敷的主要作用其实是止血。当急性损伤发生时,受伤部位的血管破损,局部会出血,冰敷可以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止痛作用。通常动脉血管里面的压力比较大,静脉血管里面的压力比较小,所以,在受伤的第一时间采用冰敷的方法把动脉血管“冻住”,对于止血更为重要。

图片

用什么物品冰敷

临床上常使用的冰敷物品有干冰、硅胶冰袋、冰帽等,但在生活中遇到急性受伤情况往往会就近取材,选择矿泉水瓶或者塑料袋装水放在冰箱冰冻。

冰水混合物是最常见的一种,一般是1份冰+2份水的比例。用毛巾及塑料袋包裹后放置患部,可预防皮肤直接接触引起的冻伤。冰敷在使用时需要考虑贴合性,让冰袋充分与炎症组织贴合,这样冰敷的效果才能直达患处。因此,使用冰袋时要根据关节形状进行调整。

图片

冰敷的时间

在急性受伤的24-72小时内冰敷,每隔2-3小时进行一次冰敷,如果肿胀、疼痛明显,可每隔1-2小时冰敷一次。也可选择以10分钟为间隔分次冰敷,每次10分钟,每天冰敷3-4次。冰敷时间过长会导致血管反射性扩张。如果冰敷四肢,应适当抬高患肢,以减轻局部肿胀。

图片

冰敷的禁忌部位

1.枕后、耳廓、阴囊处:用冷易引起冻伤。

2.心前区:用冷可导致反射性心率减慢、心律失常等情况。

3.腹部:用冷易引起腹泻。

4.足底:用冷可导致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图片

图片

什么情况不适合冰敷

因为冰敷会收缩血管并对神经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对于下列情况应避免冰敷:

1.开放性伤口不宜冰敷,可冰敷伤口周围。

2.高血压者冷疗时,温度不宜太低,以免血压升高太多。

3.冷疗之后如有局部肌肉无力、迟钝、动作不灵巧的情形,下次不宜再冷疗。

4.患者感觉不好或精神状态较差者,不宜冰敷。

5.年纪很小或很大的病人,温度不宜太低。

6.随时观察使用部位与病人表情。

总而言之,冰敷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拿个冰块放在皮肤上就完事儿了,还是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冰敷前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切勿自行决定,冰敷不能缓解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来源丨大理州中医医院(毛双菊)


责任编辑丨马春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