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杂病》妇人杂病——热入血室,小柴胡汤

 铁毛l 2024-05-27 发布于四川

图片

金匮悬解:卷二十二

妇人

杂病二十二章

妇人杂病,缘于脾肾寒湿,风木枯燥,淫泆而传化也。或有寒水不能生木,木郁而变热者,究竟标热而本寒。除热入血室外,余皆阳浮假热之病,未可恣用阴凉之品。末以因虚积冷,总结妇人诸证,妊娠、产后、杂病,共计三十六证,无不皆然也。

杂病一:(热入血室二十二)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此段见《伤寒·少阳篇》。妇人中风,发热恶寒,而值经水适来之时。得之七八日后,热解,脉迟,身体凉和,是当愈矣。乃胸胁胀满,如结胸之状,而作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热不在外而在内也。盖少阳之经,下胸贯膈,而循胁里,经气不降,横塞胸胁,故满如结胸。相火逆升,而烁心液,故作谵语。以肝主血,心主脉,甲乙同气,君相交通,故血热而心病。当刺厥阴之期门,泻其经中之实热,以散血室之瘀蒸也。

1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此是太阳中风之义,寒从外闭,营郁内热也。

妇人中风,而值经水适来之时,及得之七八日后,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此是经阳之热,内陷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太阳病传经,三日少阳,而相火逆升。经水适来,则经脉新虚,故经阳之热,内陷血室也。阳明四十九:热郁血分,不得外泄,宜刺期门,以泻血热,随其实处而泻之,令其濈然汗出则愈也。期门,肝脉之穴,在于乳上,肝藏血,故刺厥阴之期门。

肝主藏血,肝胆同气,经脉新虚,故经阳之热,从少阳内陷,故内传血室。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血热而神乱也。

脉迟者,是迟缓之义,不浮数或弦数之义;热不在外而在内,脉不数者,血室热结也。下条提纲:热入血室,其血必结

论:热入血室,期门穴位,会有发红或瘀紫症象。针刺期门瘀紫放血,即是随其实而泻之。血出则经热外泄,胁满结胸,谵语神志不清之状俱解。

本条内传血室,可对比太阳桃核承气汤和抵当汤丸证。热传血室而未结,刺泻经热;热传血室而结瘀,桃核汤抵当再泄下瘀结。

杂病二: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此段见《伤寒,少阳篇》。妇人中风,七八日后,续得寒热往来,发作有时之证,而值经水适断之时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当瘀结。热结血分,少阳之经气不得外达,阴阳交争,互相束闭,故使寒热如疟,发作按时。小柴胡发少阳之经邪,热去则血可自下。不下,然后用下瘀之剂也。

妇人中风,而值经水适来、适断之时,及当经传少阳,相火郁发,不得泄路,邪热随经内传,必入血室。以其经脉新虚,最易受邪也。

1  妇人中风,此是太阳中风,发热恶寒自汗出之义。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寒热往来,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热入血室,结于血分,肝主藏血,肝胆同经,故少阳之经气,不得外达,阴阳交争,故寒热往来,如有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解少阳之经邪,热去则血可自下。不下,用抵当攻之。

2   妇人中风,热入血室者,是经水适来与适断之时,外感病及当传经少阳,相火郁发,不得泄路,因经来内虚,则经阳之邪热随经内传,传入血室也。以其经脉新虚,而相火郁升,不得蒸泄而外发,因经水适来而内虚,故最易受邪,热传血室也。

附:本条就是外感来了,三日传经少阳。经水也来了,经脉新虚,肝胆同气,则少阳相火之热,不能蒸泄于外,则内陷血室也。轻则针刺期门以泄热,重则抵当攻其血结,不轻不重,用小柴胡汤,则血可自下。

杂病三: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治之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此段见《伤寒·少阳篇》。妇人伤寒发热,而值经水适来之时,昼日清白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以血为阴,夜而阳气入阴,血热发作,故谵妄不明。治之勿犯中焦胃气及上焦清气,必自愈也。

1  妇人病,热入血室,治之无犯中焦胃气,与上焦肺气,必自愈。此治论之总纲,不要误治。如少阳病之义,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吐,不可温针,只能和解,用小柴胡汤。一经吐下发汗温针,则成误治坏病,即为犯胃气与中上二焦。(如胃不和的小建中汤与炙甘草汤)

2  热入血室,只要不吐下发汗温针,不要误治,必自愈。经热不泄,针刺期门以泻热,故不犯中焦胃气。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热去则瘀可自下,故不犯上焦肺气。

杂病四: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而愈。

此段见《伤寒·阳明篇》。阳明病,下血而谵语,此为胃热入于血室。盖心藏神,而神之魂藏于血,血热魂扰,故心神昏乱,而作谵语。头为手足六阳所会,阳气上蒸,表不能闭,故头上汗出。而身无汗,则热入血分,不得外泄。宜刺厥阴之期门,以泻血热。随其实处而泻之,一得濈然汗出,则热解而病愈矣。

1  阳明病,是阳明腑实也。下血谵语者,此为胃腑之热,热入血室。血热神乱,故见谵语。表闭不开,经阳上蒸,故头上汗出也。表闭不开,腑热不能外蒸而外泄,则内伤营血,热入血室也。刺期门穴,以泄血热。热实一泄,则濈然汗出,则热解而病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