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星推步术:推日月元统

 易玄91wavgkr75 2024-05-27 发布于河南

图片

为了更好地先后衔接,避免大家因为前面概念遗忘,导致这里的内容理解困难,兹将统母数据列表如下(双鱼戏水按:图表自制不易,禁止盗用!):

图片

图片

《汉书·律历志》:推日月元统,置太极上元以来,外所求年,盈元法除之,余不盈统者,则天统甲子以来年数也。盈统,除之,余则地统甲辰以来年数也。又盈统,除之,余则人统甲申以来年数也。各以其统首日为纪。

双鱼戏水按:

1元:4617年,为日分、月分、食分、日干支,都回到起点的周期,也称为“元法”。

大成之数:13 8240年,为五星运行各自回到起点的周期。

太极上元:“元法”与“大成之数”的最小公倍数2363 9040年。为日分、月分、食分、日干支,乃至于五星位置,都回到起点的大周期,称为:“太极上元”。可知,太极上元包含5120元。

三统历元首,设在汉武帝元封七年仲冬甲子,称“太初元年”。据《史记·历书》、《汉书·律历志》记载,为当时实测所得。并定太初元年,上距太极上元的积年为14 3127岁,即31元。

如果:所求年份,距离太极上元起点,超过2363 9040年,则需先减掉太极上元周期。如果:所求年份,距离太极上元起点,不满2363 9040年,则为太极上元以来的年份。

接下来,求该年份,属于那一元:

需特别注意的是:所求的这一年,不计算入内,称为“外所求年”。因为推求气朔的方法,都是从岁前天正的平朔起算的。例如:周武王伐纣之岁,上元14 2110岁,只以14 2109岁入算,从而求得本年天正朔日。“外所求年”,或作“所求年外”。这个术语,有的历法称为“算尽”,《四分历》称为“减一”。

所求年入第几元:

用太极上元以来年数减一,余数用元法除之,可由以下公式表示:

图片

如公式1所示:

当A=0时,则所求年入第1元;A=1时,所求年入第2元···

当A=n时,则所求年入第n+1元

求入元年数,用a年÷统法,可由以下公式表示:

图片

如公式2所示:

当N=0时,该年入于天统,即甲子统后第n年。

当N=1时,该年入于地统,即甲辰统后第n年。

当N=2时,该年入于人统,即甲申统后第n年。

甲子周期:

六十甲子一循环,将其分为6旬,每旬10干支,列表如下:

图片

三统的含义:

1元=3统=4617年,包含168 6360日,为60甲子周期的2 8106倍,所以1元之后,干支回到冬至朔旦夜半甲子日,为第一统的起始日,所以第一统,称为“甲子统”,因子午卯酉象天,又称“天统”。

1统56 2120日,除以60甲子周期,余40。查六十甲子序数表可知,第二统从第41位甲辰日起始,所以称为“甲辰统”,因辰戌丑未象地,又称“地统”。

2统之后,第三统首日,从第21位甲申开始,故称“甲申统”,又以寅申巳亥象人,又称“人统”。

求年名干支:

如公式2,可求得某年为入某统的第n年,这年的干支如何求取呢?

可以先求出每元、每统的首年干支,然后根据干支序数表,依次查询即可。

1元4617年,与60甲子的最小公倍数为9 2340,包含20元、60统。故只须排出20元、60统的元首、统首年干支,后续依次循环,或扣除20元年数即可。

依此列表如下:

图片

上表据刘洪涛教授书中表格制作,形制略有改动,便于校对。

《汉书·律历志》说三统历上元至太初元年143127岁,合31元。太初元年干支为丙子,“上元”年干支必非丙子。《开元占经》以为上元年名庚戌。据上表可知,元首年干支无庚戌。《后汉书》说是由于计人超辰法,多出的年名造成的。那么,14 3127年合超33.9辰,自丙子后数34位,第35位恰为“庚戌”。

由于年名干支的循环与元统的周期协调的,所以上表取太初元年丙子为起算年。在所求年距太初元年不太远的情况下,就不致有误。

(双鱼戏水 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