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化太极拳的猫步要领

 明月照水中 2024-07-10 发布于广西

简化24式太极拳看似容易,但真想学好它却并非易事。武术圈内有名言:学拳先学步,不会走弯路。

Image

学好太极拳就应练好太极步,亦即猫步。

它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学者学好太极拳的关键所在。练好猫步有如下基本要领。

立身中正

立身中正就是要求初学者在习练太极步时注意保持正确的身形与身法(即上虛下实),不前俯后仰,左右歪斜,保证尾闾和脊柱上下垂直,上体中正,安舒,沉稳,唯有下肢在运动。

要做到立身中正,头部就应“ 虛领顶劲”。

其含义是头正、顶平、颈直、颏收。

用通俗的比喻来形容和解释它,“ 虚领”就像木偶头上有绳牵之意,将头顶悬起来;“顶劲” 就好像杂技演员表演时头上顶着一碗水,不让水洒下来。初学者练步时可充分发挥想像力,去模仿、去有意识地做好.上面的两个比喻动作,以达到那种虛领顶劲的意境,头正项直,项直自然顺,顺了就会神清气爽,脚下也就会轻灵圆活,这样才能为走好太极步奠定扎实的基础。

要做到立身中正,还必须以腰为轴,以脚为根,尾闾中正。特别是“尾闾中正”,在习练太极步中十分重要,它的含义是指臀部不可向后撅起,应保持向内收敛的同时,保持尾闾与脊椎呈一条直线,处于中正状态。举--个浅显易懂的例子。建筑工人砌墙,常会利用“重垂线”来检查所砌的墙体是否竖直,当该线竖直下垂,指向地面且与墙体平行时,即说明墙体符合建筑施工要求。

同样道理,假设人的上身是墙体,可从后背的脊椎开始,吊一根虚拟的“ 重垂线”到尾闾的下方,当人体开始运动走猫步时,看这根线是竖直下垂指向地面,还是像老式台钟的钟摆一样“歪斜”着摆动忽左忽右,以此即可判断自己立身是否中正。这一点,初学者-定要在练走步的实践中慢慢去体会,去把握。

因此,只有做到了尾闾中正,才能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全身轻松自如,支撑八面;如果尾闾有失中正,则腰不能竖直,也就没有稳定的轴心,不是前俯就是后仰,不是左偏就是右倚,气不能顺畅地向丹田下沉,意不能提领全身,四肢运动不能自如,就会弊病百出,对日后学习简化太极拳也是百害而无益的。

二、步法正确

有些初学太极拳的人,不在意太极步的习练,对步法的走动更是不追求,不重视,只对学套路大感兴趣,这是需要纠正的一个大错误。“ 太极不走步,脚下没功夫”。

试想,万丈高楼的基础不打牢,岂有不坍塌之理?学太极拳也是如此。俗话说:“ 先有好脚,才有好拳”;“ 步不稳则拳乱”。

初学者一定要弄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学起拳来才会事半功倍。

太极步步法主要分前进步、后退步,还有侧行步等等。

以常用的前进步为例,可简要地把要领概括为十六个字,即“后坐翘脚,转体收脚,开胯上步,弓步前蹬”。.

1、先走左弓步。预备式,面朝东,松静站立,双手在身后相合,手心朝外,左手外劳宫穴贴住命门的同时抓住右手。开步前,右脚脚尖先外摆略大于45度,上体中正,双腿曲蹲。

将身体重心移至右腿,缓慢提起左腿,自然伸直向左肩前方迈步(注意以膝领.腿,略微绷直脚尖并斜向前探45度,同时要松胯、圓裆,重心下沉),左脚以脚跟先落地(落点应在中线偏北,以前后两脚跟之间约20厘米的横向宽度为准),待身体稳定后,松胯圆裆松踝,左脚前掌踏地,身体重心随之逐渐前移形成左弓步(左腿弯曲程度仍以膝盖不超过脚尖为准),脚尖朝正前方( 许多人做弓步时往往把前脚尖外撇,这是错误的,这将直接导致无法保证弓步的横向距离,继而还会弄错拳势的方向)。与此同时,右脚随腰的转动,以脚前掌为轴,脚后跟贴地外展(碾),脚尖斜向前(以45度为准)。

2、再走右弓步。

移动身体重心回到右腿(后坐),左脚跟着地,脚尖翘起(翘脚);右腿曲蹲支撑体重。然后上身保持中正,略微左转体,脚尖外摆略大于45度,重心前移至左腿,左脚全脚掌落地,缓慢提起右腿(收脚),朝右肩前方迈步(开胯),脚跟先落地(上步),待身体稳定后,松胯圆裆,右脚前掌踏地,身体重心逐渐前移,蹬左膝形成右弓步,右脚尖朝正前(弓步);与此同时,左脚随腰的转动,以脚前掌为轴,脚后跟贴地外展(碾),脚尖斜向前45度(前蹬)。

3、又走左弓步。

移动身体重心回到左腿,后续动作重复左弓步即可。

初学者必须不断地重复上述动作,结束收步时, 如左腿在前,则将右腿前收;反之,右腿在前,则前收左腿。

三、虚实分明.

分清虚实是走好太极步需要掌握的又一个要领。

虚和实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虛和实是不断转化的,且这种转化不是突变而是渐变的。

我们习练太极步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虛实不断变化的过程,离开了虚与实,太极步就无从谈起。

若想虚实分明,就要把握好重心转移。

重心转移是走好猫步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进退转换就是在不断转移重心的过程中完成的。

太极步移动重心要与提腿或出腿交错进行。如要提后腿,就应以渐进似速率把重心前移,随后提起后脚后腿;向前上步时,重心先在后腿.上,脚跟轻轻落地后,再前移重心。这样在两,腿重心转移的过程中,右实则左虚,左实则右虛;实腿主稳定,虛腿主轻灵;实中有虚,虛中有实。作缓慢、均匀、渐变,是太极步的又一特点。

步法.中,无论转腰、收腿、出腿、提脚、摆脚,都是在逐渐变化中运行的,似停非停,似行非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连续不断,势如行云流水。“ 

举按如有物,进退如有阻”,进退都是在克服阻力中进行的,不能有明显的停顿或断劲。我们常强调,走太极步时,应“点起点落,轻起轻落,缓起缓落”。以太极前进步的提脚和落脚为例来诠释上面的寥寥数语。

点”在这儿指的是脚跟或前脚掌(不指脚尖)。

提脚一般都是先慢慢提起脚跟,再提起前脚掌;落脚时,向前走步是先落脚跟,再缓缓下落前脚掌。起与落的动作越轻越好,如能做到好似落尘又似落羽悄然入土落地无声的话那就更妙了。

总之,提脚和落脚都不是,全脚同时起落,并非那种错误的“双重”和“砸夯”,而是呈渐变式运行的。它充分展示出太极步虛实互相渗透,相辅相成,虚实无时不有,虛实无处不在的渐变式运行的奥妙所在。

综上所述,初学者一旦掌握了上面的三点要领,也只能说在学太极拳的路上,万里长征才迈出了第一步,还必须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地努力追求,就像我们天天要洗脸,天天要吃饭一样,持之以恒,刻苦习练,定能功臻上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