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了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该如何用药?

 伊悠帆123 2024-07-14 发布于湖南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的症状又那么相似,傻傻分不清,容易混淆,怎么简单区分呢?它们又该如何用药呢?



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颊炎

好发人群

5岁以下儿童

6岁以下儿童

主要病原

柯萨奇病毒A4791016型和B135型,肠道病毒71型,部分埃可病毒。

柯萨奇病毒A245681016型,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36916172530型。

传播途径

-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潜伏期

多为210 ,平均3

35

一般表现

中低热或不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

起病急骤伴高热(38.9℃~40℃),偶可高达40.6℃,可引起惊厥,口腔、咽峡部出现灰白色疱疹。

其他表现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可伴咳嗽、流涕、呕吐、腹泻,有时述头痛、腹痛或肌痛,咽痛、重吞咽困难。

预后

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在1周内痊愈,无后遗症。少数患儿发病后迅速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脊髓膜炎等,发展为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儿病死率高。

预后良好,一般在1周左右自愈,个别重症患儿(多为EVA71感染引起)会出现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或)肺出血、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由上图可看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都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病原菌谱高度重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因此防控措施也基本相同。



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颊炎

居家护理

①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呼吸道隔离,居家隔离2周。

②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

③清淡饮食,不宜进食过烫、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应进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应少食多餐。

④口腔护理,饭后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低龄患儿可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⑤发热患儿护理,衣被不宜过厚;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勤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以便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发热

体温超过38.5℃者,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等)或应用退热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布洛芬口服,510 mg/(kg·次);对乙酰氨基酚口服,1015 mg/(kg·次);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46 h24 h不超过4次。

口腔溃疡

可选用康复新液涂于局部,或选用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西瓜霜喷剂、双料喉风散喷敷患处。

皮疹/止惊

皮疹:手足臀部皮疹较多,可酌情选用炉甘石洗剂、康复新液、儿肤康搽剂外搽。

止惊治疗:发生高热惊厥病例需要及时止惊治疗,可选咪达唑仑、苯巴比妥、地西泮等。

鼻塞、流涕

生理盐水鼻喷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咳嗽

右美沙芬、福尔可定

清热解毒类中成药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芩香清解口服液、黄栀花口服液、蓝芩口服液、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健儿清解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金莲清热泡腾片、连花清瘟颗粒、小儿双清颗粒等。

注意: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颊炎都属于自限性疾病,没有特效药,可以自愈。以上药物仅用于轻症时的对症治疗,不建议家长自行给小孩使用,须在医生评估和指导下使用。

预防

勤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③避免儿童与患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儿童密切接触。

④经常开窗通风、坚持锻炼、营养均衡。

⑤接种疫苗:肠道病毒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预防EV71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适用6月龄~5岁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来源:联合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