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大概念教学》第二章“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设计”的一二小节。传统的单元教学关注的是内容上的关联性,这种关联也仅仅是表面上的,课时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机的练习,此外,将单元的学习目标定位于学习内容,而不是立足于发展素养。课程单元的核心是为了学生素养的发展,是通过大概念统合起来的素养。即以素养目标为线索组织单元,从而迭代累积形成更大的具有意义的认知网络。刘徽老师说:单课计划理应依从单元计划。当一堂课被包含在更大的单元和课程设计中时,通常会更有目的性和连接性。因此,作为教师,头脑中要有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体框架,才能保证每节课都是在为“素养”而教。这里,需要注意两个概念:一是“单元主题”,二是“单元链”。“单元主题”就是概括出来的单元要重点讨论学习的内容。对内容进行进一步提炼,就可以得到着重讨论的大概念名称,也可以把“单元主题”中的一些内容改成问题形式,引发学生的好奇。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单元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可从这些内容中进一步提炼大概念。“单元链”:单元由单元链构成,由此搭建一个单元网络。我所理解的“单元链”是指每个单元里面的文章,当然,这是微观的单元;也有宏观的单元,比如,可以把不同册的单元文章融合到一起,重新拟写一个新的单元主题。1.宏观单元、中观单元、微观单元。不同单元的容量不同,宏观单元对应的大概念最高位,容量也最大,中观单元容量次之,微观单元则最小。宏观单元是围绕整个学科高位的大概念或者跨学科大概念组织的集合,时间跨度大,而微观单元则是集中在一段时间内教学。学科宏观单元:围绕学科大概念来组织的, 一般会渗透在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内容中。  跨学科宏观单元:围绕跨学科大概念组织的,这类单元涵盖的范围更广,几乎涉及所有的学习。中观单元:围绕某一学段的大概念展开,一般要在几个学期内完成。比较常见的是将相关主题的内容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单元。微观单元一般是指教材中的现有单元,对每个单元的教学通常集中在一个月内完成。实际上,微观单元在我们的教学中最为常见。因为教材上已经划分好了单元,单元主题也是现成的,可以根据现有的内容来提炼大概念。显性单元是指教材中现有的单元,或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合并和调整的单元,教师可以直接从中提炼相关的大概念。隐性单元则只涉及现有单元的部分内容,这些部分内容与其他内容拥有共同的大概念,因此一起构成了一个新的单元。知识的结构最底端是“主题”、“事实”;过程的结构最低端是“技能”、“策略”。事实上,每一门学科都有知识型的大概念和过程型的大概念。学科单元一般指学科内的单元,围绕学科大概念来组织;跨学科单元,一般跨越多个学科,围绕跨学科大概念来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