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读书笔记 我的中学时期每学期有一个打扫周,这一周我们只需要劳动,打扫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晚上也不需要自习,只需要看电视,而这一周我们非常嗨,还每学期都非常期待。 劳动明明是需要吃苦的一件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却像放假一样快乐。不用风吹日晒,乖乖坐在教室里面上课,却总是不情不愿的。 学习应该是相对轻松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说确是特别困难的。 在《认知觉醒》这本书里面作者说:“人们每天都会面临各种烦恼,但多数人习惯被动承受,少有人乐于主动面对。” 我们总是在各种各样的烦恼中消耗自己,但极少有人想到去改变,大多数人习惯被动承受,并把这些称之为命运。 既然是命运,那就是天意,不可逆,改不了。 所以能改变命运的人总是少数,一旦有所改变,那就逆转了自己的整个人生。 现在看,当时读书宁愿去大汗淋漓的吃苦,也不愿坐在教室,安逸的思考。这就是人之本性,大脑其实很懒惰,总是不愿意吃苦。 普通人只能自欺欺人,傻傻承受。优秀的人却更愿意花时间明确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我记得班上的前几名总会在打扫结束之后,不是回宿舍睡觉,也不是找一个校园的角落晒太阳,而是回到教室里看书。 那时候我不理解自己,为什么总是做着自己不理解的事,比如明明想去学习,结果转身就去“拾子儿”、“跳绳”;明明知道有些担忧自己成绩不行动毫无意义,却总是忍不住陷入焦虑,就像身后有个影子,它能影响你,但你不知道它是什么,回头看去一片模糊。 这就是优秀者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谁改变谁优秀,谁等待就会被淘汰。 1、模糊,正是人生困扰之源。 人生也像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谁的模糊越严重,谁就越混沌;谁的模糊越轻微,谁就越清醒。 我们需要终身学习,掌握的工具越多,消除模糊的能力越强。为什么那些精英比一般人厉害,就是因为通过不断地学习,他们的盲区更小,认知更清晰,影响力就更大。 然而,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人类的天性就不喜欢学习和思考。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学习环境变好了,学习的机会也变多了,这就提高了我们主动学习的可能性。 学霸之所以是学霸,是因为他们更倾向于做高耗能的事情,对于错误的事情,他们更愿意去花时间,并努力去攻克它。 毫无疑问,在爱因斯坦所有的成功要素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热爱科学,淡泊名利。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 我们发现,那些在某些领域很有名的专家,大部分都是淡泊名利的,生活都很简朴。因为他们发现学习和钻研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2、真正的困难总比想象的要小很多。 德国心理治疗师伯特·海灵格曾这样描述人们对烦恼的态度: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来得简单。这极符合人类不愿动脑的天性。 人们拖延、纠结、畏惧、害怕的根本原因往往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难,而是内心的想法变得模糊。 这种体验肯定很多人都会有,就是在行动之前会预设各种困难:比如跑3000米之前紧张到浑身发抖。这是因为这种痛苦的体验进入到我们的潜意识之后,就很难消除。 提升思考能力的方法正是不断明确核心困难和心得感悟,并专注于此。 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正视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不给它进入潜意识的机会,不给它变模糊得机会。 如此,就需要我们到心里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受的感觉时,赶紧坐下来,向自己提问。 一层一层地挖下去,直到挖不动为止,坦然、诚恳得接纳自己的想法。 3、当我们没有足够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标时,就容易选择享乐,放弃那些本该坚持但比较烧脑的选择。 所以,我们要想让自己变得优秀,就要学会如何拥有足够清晰的目标。我们可以将目标细化,选择一条单行通道,让自己没得选择。 以我一个妹妹背书为例,她是个很执拗的人,但是她自己不会做选择,做什么事都是单线程的。每天只要将今天要背的内容安排好,她就会严格的去执行。 每天一定得背完,不背完就不会放弃的那种,时间久了,她背书的能力也提高了。 真的能把努力做到实处,他们会不断突破自我,弄明白自己不会的事。 高耗能是与本能在博弈,而能够与本能博弈的人,又怎么会差呢? · end · 很高兴认识你朋友 作为一名成长分享者。 找一群和自己相同目标的人一起加油打气 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若你喜欢怪人 /其实我很可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