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12句经典名言,第一句就说了养生长寿的主要方法

 超行天下 2024-08-14 发布于河南

曾国藩在人生的至暗时刻找到了他的良方——《道德经》和《黄帝内经》,从此,将汗马勋名、问牛相业都视作秕糠尘垢,开拓万古心胸。

其实,有意思的是,论语也好,王阳明也好,道德经也好,中国的很多书都有排列内心秩序、创造出和内心秩序一致的外境的作用。

今天就分享几句《黄帝内经》的经典内容吧,尤其第一句,被认为是养生长寿的八个主要方法:
1.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办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不妄事操劳,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2.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圣人不治疗已经生成的病,而治疗还未生成的病;不治理已经形成的乱,而治理还未造成的乱。
3.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心志闲适而少有欲望,心里安定没有恐惧,形体疲惫但不倦怠,因此真气调顺,人们随其所欲,满足自己的愿望。
4.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和气的变化有关。大怒使气向上逆行,大喜使气涣散,大悲使气消损,大恐使气下沉,受惊使气紊乱耗损,思虑过度使气郁结。
5.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明智之人的养生方法,必定是顺应四季的时令,以适应气候的寒暑变化;不过于喜怒,并能良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节制阴阳的偏胜偏衰,并调和刚柔,使之相济。像这样,就能使病邪无从侵袭,从而延长生命,不易衰老。
6. 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心是五脏六腑的主宰,悲伤、哀怨、愁苦、忧伤的情绪会牵动心神,心神不安就会使五脏六腑都受影响。
7. 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人长到十岁的时候,五脏发育到一定的健全程度,血气的运行完全均匀,人体生长发育的根源是肾脏的精气,精气从下部而上行,所以喜爱跑动。
8.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人体脏腑的功能各不相同,心脏是“君主”,它主导和统率全身各脏腑功能活动,并且使它们相互协调,人们的聪明智慧,都是从心脏产生出来的。
9. 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明达事理的人,懂得调和阴阳的重要性,不做对养生不利的事,而能顺乎自然,以安闲清静为最大快乐,使自己的精神意志始终保持无忧无虑的境界,因而可以长寿。这就是聪明人的养生方法。
10.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人体中的阳气,会因为大怒而运行紊乱。阳气过分上逆,使形体正常的协调关系遭到破坏,血液就会随着阳气上逆而郁淤头部,从而使人发生昏厥,成为“薄厥”病。
11. 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
喜怒等情绪不加以节制会伤害内脏,五脏属阴,所以内伤五脏而导致的疾病起于阴。
12. 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主苦,治之以胆募俞。
人的肝脏好比是将军,主管出谋划策;胆好比是公正的法官,主管判断。肝胆的经脉都经过咽部,所以咽部就像是肝胆的信使。患胆瘅的病人,常常是多虑而少决断,造成胆的功能失常,胆汁上溢而出现口苦。治疗时应针刺胆经的募穴、俞穴。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