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秋雨说:人类总是缺乏自信,进进退退,走走停停,不停的自我耗损,又不断的为自我耗损而再耗损。 ![]() 01这种内耗不仅加速身体的衰老,还可能诱发慢性病,长期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精神内耗? 02原因一:分不清真我假我 庄恕在《外科风云》中提到:我这辈子最讨厌的就是别人弄虚作假。对错成败可以讨论,但真假绝对不可以混淆。 你有留意过这种现象吗? 面对一个选择或决策时,脑海中仿佛有两个声音在争吵,一个声音代表冲动、恐惧或担忧,而另一个声音则试图引导我们走向更理智、更平和的道路。这种时候,我们往往分不清哪个声音更接近真实的自我,哪个又是大脑制造的假象。 比如,假设你正在准备一场重要的面试,前一天晚上,你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里充满了焦虑。大脑开始不受控制地运转,不断浮现出各种可能的负面场景:“面试官会不会不喜欢我?”“我说错话了怎么办?”“这个职位竞争太激烈了,我肯定没戏。”这些想法像是一团团乌云,让你感到压抑和不安。 然而,在这种思绪之下,隐藏着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坚韧的自我。这个自我明白,面试只是人生众多挑战中的一个,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定义你的全部价值。它提醒你,你已经为这次面试做了充分的准备,你的能力和经验足以应对任何可能的提问。这个自我还告诉你,即使失败了,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可以让你更加成熟和坚强。 但很多时候,我们却难以分辨出这个真实的自我声音,而是被大脑制造的负面情绪和假象所困扰。我们错把大脑的思绪当作了真实的自我,从而陷入了无尽的焦虑和自我怀疑之中。 03原因之二:心被物质世界的花架子迷了眼 这里的“花架子”,指的是那些看似光鲜亮丽、实则可能并无多少实际价值的事物,它们如同舞台上的华丽布景,让人目不暇接,却也可能遮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忽略了生活的本质。 我们的心就是被这种物质世界的种种“花架子”所迷惑,从而陷入精神内耗的漩涡。 这种现象,与你的认知偏差和心理需求密切相关。一方面,人类天生具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是进化的结果,有助于我们在恶劣环境中寻找资源、配偶和社会地位。当这种追求过度时,就容易演变为对物质世界的盲目崇拜。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的价值观,不断刺激着我们的欲望。广告、社交媒体、流行文化等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展示着理想化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误以为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就能带来幸福和满足。这种持续的外部刺激加剧了我们的内在冲突和焦虑,因为我们往往发现,即使拥有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内心的空虚感也并未因此减轻。 举个例子:你平常在刷手机的时候,手机屏幕上不断滚动着各种时尚潮流、新品推荐和生活方式分享。 或许你被一条精美的家居装饰视频深深吸引,视频中展示了一个充满设计感的客厅,从精致的沙发到独特的装饰品,每一样都显得那么完美无瑕。 你可能会开始想象自己家中也能拥有这样的布置,你也会认为这样的环境会让自己的家更加温馨、有格调。于是,你毫不犹豫地加入购物车,开始挑选视频中的同款商品。随着一件件商品被下单,你心中的满足感逐渐上升,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家居环境。 然而,当这些商品陆续到货并摆放在家中时,你却发现它们并没有像视频中那样带来预期的效果。高昂的价格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生活品质提升,反而让你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这就是说你被物质世界的“花架子”——那些看似精美却可能并不实用的家居装饰品所迷惑。从而陷入了精神内耗。 以上是关于精神内耗的两个原因,下篇文章介绍如何消灭负面情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