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著名书法篆刻家王善元的篆书楹联专著——《王善元篆书五百联》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 ![]() ![]() 王善元研习篆书有年,渊源深厚,功底扎实,线条老辣,结体古拙,可以说有古有今,自成一家。尤可贵者,其能用一种“皴擦”笔法,写出篆书的苍茫气象和郁勃精神,开前人之未有, 古气蔚然,风神独具。 ——徐正濂 王善元先生的大篆书法,结体高古,用笔苍浑,气息淳厚,独具特色。他的大篆对联尤其出色,是他书法的代表形式。观赏其大篆对联,字形古朴,利用大篆结构丰富的可变性,调配得体,变化多端,上下联相得益彰,既古又雅,很耐品味! ——谷松章 ﹀ ﹀ ﹀ ![]() 文 / 许雄志 王善元是河南印社老社员,也是我多年的印友。 善元的老父亲善书,且饮誉乡里。善元幼时即承庭训,酷爱丹青,受父亲启蒙,熏染甚多。20世纪80年代,善元“携笔从戎”。尽管当时国内各种艺术思潮风起云涌,但他始终保持头脑冷静,不随波逐流,淡定自守,把艺术的触手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善元甘于寂寞,放弃常人之休息与娱乐,沉浸于故纸残碑、金石拓本里,通过购买、借阅摹勒了大量金石碑帖。由当代到近代,由明清至秦汉,再上溯殷商两周,对汉字生发、演变的轨迹和书写、镌刻风格的流变,追根溯源,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尤其是在殷都安阳工作的数年时间里,他接触了大量的殷商金文和甲骨文,使他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更加邃远,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多年来,善元在金文古籀临习方面是下了大功夫的。其不断从甲骨契刻、两周铸铭、先秦古玺、秦汉刻石上皆用过深功。尤其是对《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大盂鼎》、《墙盘》及《石鼓文》等经典铭刻心摹手追,浸淫其中。善元在坚持以历代诗词名篇为主题,创作千余方系列组印之外,还坚持以大篆书体每天创作一副金文对联,至今已累计完成两千余副。其持之以恒、精勤忘我的创作精神,令诸多业界同仁认可与嘉许。 以金文为元素的创作模式,概括起来有几种:一是尊重古帖依样摹写,二是在古帖原字形的基础上加以一定的变形,三是集各帖精华而达到融会贯通。从善元拟结集出版的《王善元篆书五百联》稿件中可以看出,善元的作品既尊重古典,又能自出新意;既得金石苍茫之趣,又不失书卷之气,字形线条中的刻铸之意与笔墨之润相辅相成,韵味隽永。善元近年所创作的金文作品,总体上可以用既古又新、既厚重又灵动来形容。这是他多年持之以恒精心研修书法的结果,殊为难得。当然,在对善元两周金文作品肯定的同时,我以为善元的书法艺术还可以将秦汉金文纳入视野,在篆隶交汇地带的秦汉简牍上多加以关注…… 孟子曰:“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这个“规矩”,体现在书法艺术里,就是古人历经几千年的智慧,在实践中不断创造积累起来的传统规矩与法度。苏轼在评吴道子画时云:“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这个“新意”即出新。这个“出新”,是建立在广泛而深入知古的基础上,不知古即无所谓出新。出新是知古之后,在大量探索积累中才有可能产生的。 有古典元素,有时代特征,有个人面目,新意自然会出。我想,善元明白此理。 作品欣赏 ▼ ![]() “安得但见”联 〔138cm×26cm×2〕 安得山泉变春酒,但见野鹘盘浮图。 ![]() “白公张祐”联 〔138cm×26cm×2〕 白公睡阁幽如画,张祐书碑妙入神。 ![]() “半湖十里”联 〔138cm×26cm×2〕 半湖月色偏宜夜,十里荷香已欲秋。 ![]() “碧云今古”联 〔138cm×26cm×2〕 碧云花月联知己,今古诗书结旧缘。 ![]() “彩绘乐章”联 〔138cm×26cm×2〕 彩绘成图谋岁月,乐章歌曲合华彝。 ![]() “长风对此”联 〔138cm×26cm×2〕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 “池为山因”联 〔138cm×26cm×2〕 池为蓄鱼多积水,山因养鹤半藏云。 ![]() “重叠参差”联 〔138cm×26cm×2〕 重叠晓岚新雨后,参差春雪夕阳间。 ![]() “楚宝曹仓”联 〔138cm×26cm×2〕 楚宝不忘为乐善,曹仓有用即藏书。 ![]() “春静秋经”联 〔138cm×26cm×2〕 春静曲堂垂丽日,秋经空谷历寒霜。 ![]() “德能居可”联 〔138cm×26cm×2〕 德能辅世何须贵,居可容身便是安。 ![]() “独立漫步”联 〔138cm×26cm×2〕 独立小桥风满袖,漫步大野绿扑怀。 ![]() “对酒飞花”联 〔138cm×26cm×2〕 对酒邀宾同燕笑,飞花舞絮弄春和。 ![]() “风送月移”联 〔138cm×26cm×2〕 风送书声来小院,月移花影上西窗。 ![]() “敢云且耐”联 〔138cm×26cm×2〕 敢云大隐藏人海,且耐清寂读我书。 ![]() “高山明月”联 〔138cm×26cm×2〕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 “高树远山”联 〔138cm×26cm×2〕 高树有风闻夜磬,远山无月见秋灯。 ![]() “古佛高山”联 〔138cm×26cm×2〕 古佛堂前风扫地,高山顶上月为灯。 ![]() “桂棹梅花”联 〔138cm×26cm×2〕 桂棹莫辞三百曲,梅花小寿一千年。 ![]() “湖山篆隶”联 〔138cm×26cm×2〕 湖山奇丽说不尽,篆隶高能世莫知。 ![]() “几经衣笑”联 〔138cm×26cm×2〕 几经春夏秋冬日,衣笑东西南北风。 ![]() “缄口冷眼”联 〔138cm×26cm×2〕 缄口不语是非事,冷眼静观名利人。 ![]() “将愚以智”联 〔138cm×26cm×2〕 将愚公山移屋背,以智者水洗尘心。 ![]() “酒仙朴学”联 〔138cm×26cm×2〕 酒仙诗佛同千岁,朴学奇才张一军。 ![]() “旧传新得”联 〔138cm×26cm×2〕 旧传东里长辞令,新得南宫小画图。 ![]() “老树清溪”联 〔138cm×26cm×2〕 老树苍岩含古色,清溪白石称幽寻。 ![]() “凌空望景”联 〔138cm×26cm×2〕 凌空飞锡闻梵语,望景长吟度白云。 ![]() “梅花春风”联 〔138cm×26cm×2〕 梅花欲开不自觉,春风尔来为阿谁。 ![]() “彭泽襄阳”联 〔138cm×26cm×2〕 彭泽黄花宜逸兴,襄阳名画会传神。 ![]() “秦篆周鼎”联 〔138cm×26cm×2〕 秦篆汉隶有逸趣,周鼎商彝考古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