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治疗困难? 1.关节内骨折, 累及膝关节负重面, 易致膝关节力线改变、关节畸形 、关节功能障碍。 2.骨质疏松性骨折→固定失效;高能量损伤→软组织条件差、骨筋膜室综合征。 3.干骺移行区, 骨折后易粉碎, 松质骨压缩后往往造成骨缺损 。 4.常合并半月板、韧带等损伤;容易漏诊;膝关节不稳定、创伤性关节炎发生。 (一)胫骨平台骨折概述 胫骨平台骨折(fracture of tibial plateau)是膝关节创伤中常见的骨折之一 ,约占全部骨折的1%,多由垂直暴力传达引发,多见青壮年,涉及关节内骨折。 (二)解剖概要
(三)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 1.外伤史 一般症状:膝部肿痛、畸形、活动受限。 一般体征:肿胀、张力性水泡、瘀斑、骨擦感,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受限。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 2.合并症 1)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2)腘动脉损伤
一般认为,腘周出现增大的血肿或搏动性血肿是膝后血管损伤明确的诊断标准。 3)神经损伤:胫神经、腓总神经
4)韧带、半月板损伤
2.损伤机制
低能量损伤
高能量损伤
3.外力与骨折类型及侧副韧带关系 Scchulak和Gunn将膝关节所受暴力的类型和机制,与造成的骨折类型及侧副韧带损伤的发生率联系起来,他们发现胫骨侧副韧带损伤常发生于外侧平台劈裂或混合腓骨骨折。 (四)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 AO分型(1990年):3型9组27个亚型 1)A--关节外骨折 A1:关节外骨折、撕脱性骨折 腓骨头骨折;胫骨结节骨折;交叉韧带附着点骨折。 A2:关节外骨折、干骺端简单骨折 冠状面斜形骨折;矢状面斜形骨折;横断骨折。 A3:关节外骨折、干骺端粉碎骨折 完整楔形骨折;粉碎骨折;复杂骨折。 2)B--部分关节内骨折 B1:部分关节内骨折、简单劈裂骨折 外侧关节面骨折;内侧关节面骨折;斜形、累及胫骨嵴及一侧关节面。 B2:部分关节内骨折、简单压缩性骨折 外侧完全压缩骨折;外侧部分压缩骨折;内侧骨折。 B3:部分关节内骨折、劈裂压缩骨折 外侧骨折;内侧骨折;斜形、累及胫骨嵴及一侧关节面。 3)C--完全关节内骨折 C1:完全关节内骨折、关节简单骨折、干骺端简单骨折 轻度移位骨折;单髁移位;双髁移位。 C2:完全关节内骨折、关节简单骨折、干骺端粉碎骨折 完整楔形骨折;粉碎楔形骨折;复杂骨折。 C3:完全关节内骨折、粉碎骨折 外侧粉碎骨折;内侧粉碎骨折;外侧+内侧粉碎骨折。 4)Schatzker(简单、常用) I型—单纯外侧平台劈裂骨折 II型—外侧平台劈裂合并凹陷骨折 III型—单纯外侧平台中央压缩骨折 IV型—内髁骨折,此型骨折可以是单纯的楔形劈裂或是粉碎和压缩骨折,常累及胫骨棘。 V型—双髁骨折, 两侧胫骨平台劈裂,特征是干骺端与骨干仍保持连续性。 VI 型——伴有干骺端与骨干分离的平台骨折,除单髁、双髁及关节面骨折外, 还存在胫骨近端横形或斜形骨折。 5)三柱理论(基与CT分型) 取胫骨平台俯面观,A点为胫骨结节,O点为胫骨棘连线中点,C点为腓骨头前缘,B点为胫骨平台内侧嵴。胫骨平台被OA、OC、OB三条线分割为三个部分,分别定义为外侧柱、内侧柱及后侧柱,将累及皮质破裂定义为柱骨折。 6)其他分型 Hohl分型(1967年) ![]() Khan分型(2000年) ![]() (五)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 1.治疗目的
2.手术适应症 绝对指征:开放骨折;伴间室综合症;伴血管神经损伤。 相对指征:不稳定、移位平台骨折;移位的双髁骨折。 Hokonen 等通过对131 例胫骨平台骨折平均7.6年随访总结出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指征为: ①胫骨外侧平台向外倾斜>5°, 或关节面塌陷>3mm, 或平台增宽>5mm; ②除裂纹骨折外的所有内侧平台骨折; ③外侧平台倾斜的双髁骨折; ④内侧倾斜的双髁骨折; ⑤除裂纹骨折外的所有纵向压缩性骨折; 仍有争议! 3.手术时机 即刻:开放骨折,伴间室综合症,血管神经损伤 尽快:①移位、不稳定骨折;多发骨折;②软组织条件、全身状况、经验工具允许。 延迟:高能量损伤,软组织肿胀,张力性水疱。
4.术前计划
5.标准手术入路 1)前外侧入路 前外侧入路适合于大多数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Ⅰ、Ⅱ、Ⅲ型),此外在双柱骨折需要取双切口内固定时,此切口依然适用。 切口通常选择在胫骨外侧的Gerdy结节处,形状为S型,在胫骨结节处抬高筋膜以此充分暴露外侧平台,切开关节囊即可看到关节面,可适度探查膝外侧间隙中的半月板、前交叉韧带与外侧副韧带。前外侧入路具有解剖上的优势,因为其避开了相对缺血的区域,可充分显露外侧平台,且外侧肌肉丰富发达,较为适合放置内固定物。 上海交大六院罗从风教授根据其三柱分型决定手术入路 Wang等采用后侧入路(必要时结合前方入路)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取得良好疗效。 6.复位技术 关节内骨折复位需要在直视下整复,可配合透视、关节镜、复位工具。 ▲应用牵开器、骨盆复位巾钳、克式针 ▲对压缩关节面需经骨折处或开窗抬起 7.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无法解剖复位) 指征:不完全或无移位骨折;轻度移位稳定的外侧平台骨折;不稳定的外侧平台骨折(高龄、疏松);全身状况差;伴脊髓损伤;骨折伴感染;经验不足,器械不良。 方法:膝关节支具、石膏、牵引。 目的:恢复力线、早期活动。 要求:密切观察,随时调整。 Schatzker I CRIF-空心钉技术:必须明确半月板损伤情况(MRI、关节镜) ORIF-空心钉、钢板(支持、抗滑)技术:劈裂远端粉碎 Schatzker II ORIF-空心钉、钢板
Schatzker III ORIF-空心钉、钢板
Schatzker IV 低能量损伤-CRIF 高能量损伤-ORIF
Schatzker V、VI
软组织损伤严重
内固定结合Ilizarov支架
LISS
双侧钢板
前瞻性研究
国内杨雷等一回顾性分析指出对比使用可注射型微创植骨材料(医用硫酸钙骨)结合内固定以及自体髂骨抑制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发现前者在术后1年塌陷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降低。 医用硫酸钙骨优点:
(六)骨折并发症的治疗 1.腘动脉损伤
处理骨折与血管损伤顺序——两种观点 1)优先处理血管
2)优先处理骨折
2.筋膜间隔区综合征CS--骨折移位程度、外固定支架
抗菌素、引流、抬高、CPM、早期非负重活动。 1)低能量损伤
2)高能量损伤
声明:本文为好医术作者综合整理,仅用于学习交流,转载请标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