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石铲平成古道 七里古道之七里凉亭 七里古道,位于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七里村的北面约2公里处的七里凉亭界,七里古道是潇贺古道东段桂岭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赢政派屠睢率五十万大军从潇贺古道出征岭南。 七里古道线路为桂岭镇-平安村-上马寨-大路井-凉亭脚-狮子头-七里凉亭-七里山。桂岭古道南起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北抵开山镇与湖南交界处的壕界村。路线为:溯潇水(水路)—翻越萌渚岭峡谷(陆路)—经桂岭河,贺江(水路),下西江接珠江水系。该古道自古便是中原通往岭南的交通要道,是潇贺古道之东线。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2004年5月潇贺古道考察组的实地调查认为:在我国古代五岭南北的交通史上,潇贺古道确实存在,并且可以分为东西两条线,即东线的桂岭古道和西线的富川古道。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冬,赢政在岭南古道的基础上,扩修了一条湖南潇水连接广西贺江的水、陆路通道,世称潇贺古道,又名秦建“新道”。潇贺古道从湖南道州出发,经江华瑶族自治县境内的大圩、广西贺州市八步区的开山镇、桂岭镇,与桂岭河相连,然后在临贺故城(今贺州市贺街镇)汇入贺江。此为潇贺古道东线。同年,赢政派屠睢率五十万大军从潇贺古道出征岭南。 七里古道作为潇贺古道东段桂岭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识和研究贺州至中原的古代交通网络提供较为翔实的实物资料,也是贺州先民与中原各族群人民密切交往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考古价值。 摘自《贺州文物精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