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仍倪海厦讲《伤寒论》时,讲述的诊断常识: 1、为什么发热?人身上的热度,一直都在调节,汗发不出来的时候,就会发热。 为什么头痛?头部是诸阳之会,阳气过盛上冲时,就会头痛。 为什么会身疼?水到皮肤表面排不出去,这水就渗到肌肉,就感觉身疼,腰痛,骨节疼痛,全身关节都会痛。 为什么无汗而喘?就是肺受寒了,肺布施津液的功能受阻,肺的呼吸受到影响,便有喘气的外象。 2、妊娠期害喜恶心、呕吐,宜【葛根加半夏汤】。 3、杏仁·麻黄为一组合,杏仁入肺、润肺;麻黄入肺、解表肺寒。肺病气喘咳嗽,若不用此组合,治愈较难。 4、《西游记》中的【还魂汤】,又称【麻黄汤】,特别伤寒重症危急时,病人气息快没了,就用它救回。 【太阳病】外感中,有表寒入肺,而头痛发热,全身骨节痛,恶风、无汗且喘,就用【麻黄汤】医治。 5、感冒若有汗,可想到【桂枝汤】、【葛根汤】; 感冒若无汗、怕冷、关节酸痛,就用【麻黄汤】。 感冒引起胸满、胁痛,即带少阳症,宜用【小柴胡汤】。 6、表寒伤肺,发热恶寒,身痛、不发汗,宜【麻黄汤】。小孩子阳气重,有时候感冒流鼻血,烧就退了,不可再喝【麻黄汤】。流鼻血,中医谓之【红汗】。 表寒伤肺,鼻塞恶寒、不发汗,喉痒咳嗽、痰黄口渴,没胃口,属表寒里热证,宜【大青龙汤】医治。 7、为什么喉咙痒痒欲咳? 这是水喝到胃里,正常从胃散布到肺,再至皮肤;当皮肤被寒束了,至皮肤的那部分水液,不能回胃、肺,而停在横膈膜;一呼吸,这水气便往上冲,就会痒痒的,欲咳。 8、汗、血同源;流汗则血稠血热。预防【大青龙汤】可能发汗太过,喝药时慢慢喝,一旦感觉快要发汗,就不要再喝了。 平常运动,最好微汗即止。 9、气喘的病人,冬天喘夏天不喘,乃寒喘,宜【小青龙汤】;天气热才喘,天气冷反不喘,乃热喘,宜【大青龙汤】。 10、生姜散胃寒,干姜散肺寒。 11、肚脐以上积水,用【麻黄汤】发汗;肺有积水而咳得凶,用【小青龙汤】;积水很严重,咳得但坐不得卧,躺下就咳,用【十枣汤】。 12、服【桂枝汤】大汗出后,转阳明经病,大烦渴不解,脉洪大,大实热,用【白虎加人参汤】医治。 【白虎加人参】组成: 知母、生石膏、甘草、人参、粳米。 13、久咳不愈,小孩百日咳,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就能治好。厚朴燥脾湿,杏仁润肺气。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就是【桂枝汤】+厚朴、杏仁二味花;桂枝3 ∶ 厚朴2。 14、太阳病解表,汗出不彻不透,原因一,是医生剂量开的不足;原因二,是服药的人,喝的不足量。 汗出不透,症状一,脉涩,脉象扁、迟、细;症状二,皮肤痒痒;症状三,脸赤无汗。 15、为什么心悸?心脏缺血就心悸。 为什么身重?四肢肌肉关节的营养不足,就会身重。 原因一,腹泻或精液频繁流失; 原因二,脾胃小肠虚弱,营养吸收的能力差,寒湿堵塞或炎症隐疾的消耗等。 16、孕妇正常状态,乃血旺气衰;流产时,气旺血衰。故孕妇不可以服食黄芪补气;反之,下胎时,黄芪加量使用。 17、小孩吃多了冰糕,不想吃饭,是因为肠胃被冰冷得不怎么蠕动了,宜用【小建中汤】医治。 18、平常没事流汗的人,气候又没变化,突然流虚汗,就代表“营卫不协调”。 宜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调和气血。【桂枝汤】名为发汗剂,实为补气益血剂,可作为补药吃。 19、如何知道是寒证还是热证呢? 看小便颜色,小便清白是寒证;小便浊黄是热证。 便秘分寒实证与热实证。寒实药,会用到细辛、附子二味去寒药,大黄去实;热实药,会用到黄芩、黄连二味去热药,大黄去实。 20、寸、关、尺三脉,摸寸脉是【阳】,是表示胸、心、肺、皮肤表面、上焦的状态;摸关脉是表示肝、胆、脾、胃、中焦的状态;摸尺脉是【阴】,是表示肾、膀胱、大肠、小肠、下焦的状态。 被汗、吐、泻下后,如何知道脾胃功能恢复了呢? 第一摸脉,一息四至,胃脉恢复了。 第二,病人会微微发汗。 第三,病人感觉到饿了。 第四,舌苔变得较薄白了。 |
|
来自: 花无缺3myj1j3d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