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学习伤寒变容易的好方法:如果把条文中的证都补充齐了,所有的条文都会变得清楚明白

 花无缺3myj1j3d 2024-10-20
作者:程永民
223、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碎,各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病人脉浮,身体发热,病在表,发热时表证会脉浮。有的时候温病,热证的时候,脉是浮大、洪大,身体有热。渴欲饮水,口渴想喝水,同时小便不利,有水饮,猪苓汤主之。
但是这个条文,脉浮发热,口渴想喝水,小便不利,就要喝猪苓汤吗?不一定。也可能是白虎加人参汤证,有热,想喝水,身体缺津液,当然小便就少了。这个条文加上小便发烫,小便涩痛,这是下焦有湿热,阴虚阳亢,用猪苓汤。
《伤寒论》为什么难懂呢?因为条文言简意赅,有的条文没有把所有的证补齐。如果把条文中的证都补充齐了,所有的条文都会变得清楚明白。像有位医生写医案,只写主要的证,接着把方子开出来了。但根据这几个证开不出这个方子,我就问这位医生,有没有其它的证,他说有的,在复诊的记录里又补充了一个条件,之前写得不完整。
假如一个人,脉浮发热,口渴,想喝水,小便不利,可能是白虎加人参汤证。如果还有怕冷怕风,脉浮发热,口渴,想喝水,他可能是有表证,有水饮,用桂枝加茯苓白术汤。所以只有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三个条件,是开不出猪苓汤这个方子来的,必须把其它条件补充上,才能确认是猪苓汤证。现在掌握了八纲辨证的方法,为什么有时开不出这个方子?就是这个原因。
还要把方剂中用了哪些药,明白这些药物的势能。问诊也非常关键,全部的信息都要问齐。如果信息没有收集完整,辨证时大局抓不准,方子容易开错。
有时做医案练习,有病人的问诊单,但开不出方子,因为有的信息不明确,还要继续确认,比如脉浮发热,这个脉浮发热是表证的脉浮发热,还是肠道里面有淤堵,里实热证的脉浮发热呢?这时就要再进一步的确认,看有没有怕冷怕风,如果怕冷怕风,那是表证;没有怕冷怕风,脉浮发热还汗出,可能是里实热证。
猪苓汤里面有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水。猪苓、泽泻性寒,茯苓性平。猪苓止渴的作用比较强。泽泻向下利水,是一种向下的势能;如果没有水饮,泽泻和猪苓都可以清热。阿胶滋阴,活血化瘀。滑石性寒,和生石膏类似,可清下焦的热。如果小便发热、涩痛,阿胶和滑石两个都要用了。
有医生建议可以用干地黄来代替阿胶,因为阿胶贵,可以减轻病人的负担。我用了以后病人反馈疗效好。如果病人有肾结石,尿道结石,有猪苓汤证,可以用猪苓汤再加上大黄。我的姐夫有肾结石,就用猪苓汤,阿胶很贵没有买,就买了点猪皮,煮了以后,凉拌了当菜吃。过了一段时间去检查,结石没有了。
如果病人是阴证,有尿道结石、肾结石,猪苓汤加附子,阴证需要加附子补能量。下身有热,用滑石。所以病人寒热药并用,有是证用是药。在方证对应的基础上,一定要把人体的势能搞明白,这样才明白张仲景为什么这样开方,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张仲景开的方子好,要把里面的原理弄明白,把所有的证收集齐了,辨证准确了,抓住了大局,疗效就好。掌握了人体势能,可以灵活变化,开出来的方子符合人体诉求。即便是张仲景来了,遇到这个证,开的方子也是如此。
猪苓汤证的大局是下焦有湿热,女性的妇科炎症,阴痒、白带黄、小便涩痛,可以用猪苓汤。承气汤证主要是肠道的问题,肠道里面有干硬的大便,还有热。白虎汤证主要是身体有热,没有实,只单纯津液虚有热。猪苓汤清下焦的热,有水饮,还有阴虚,小便涩痛,滋阴用阿胶、干地黄,这两味药还活血化瘀。如果肠道有淤堵,用承气汤类的方子,桃核承气汤、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
224、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肠道里有淤堵,汗出多,口渴,津液虚得严重了,同时肠道有实热,应该用调胃承气汤。如果用猪苓汤利水,猪苓、泽泻、茯苓利水,津液就更虚了。如果津液虚明显,肠道有热,没有淤堵,用白虎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