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发读后感了,真是有点惭愧,诚实说应该是好久没有仔细读一本书了。我总觉得人需要读书,需要能量摄入,尤其是当脑子里觉得空落落或者经常胡思乱想的时候,亟需用他人的智慧之光照亮一下我们。 ![]() 老公说我就爱看日本小说,我觉得这么说真是不妥,不光日本小说,哪的小说,只要能给我力量的,我都爱看,碰巧他关注的时期,我读日本作家的比较多一点,比如村上春树、东野圭吾、夏目漱石,汲取里面的力量么,跟国家、历史、风俗习惯什么的完全无关,摆正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吸收点有用的就好。 去年就喜欢看大部头的,一部厚厚的几大本,都不知道怎么读下来的,还读的津津有味。今年特别喜欢一篇一篇的,一篇一个故事,或者一个时代,简简单单,没那么大负担,但也发人深思。 一阵子特别想看鲁迅,一阵子特别想看史铁生,都是迷茫的时候吸收点爱国思想和正能量,丰富一下工作之余的生活。这本薄薄的《罗生门》,是赠书,就在书架的一角,那天拿出来随便翻翻,收录了十几篇小故事,娓娓道来,居然看了一遍还想看一遍,里面很多篇小故事都很有意思、发人深省。 ![]() 单说这篇《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1915年的作品,1915年的日本,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甚至天灾人祸,乱世横行,京都是那么荒凉,罗生门就位于城正中,是城内与城外、中心与周边的分界线。这种社会背景下,再加上龙之介失恋,意志消沉,所以整个背景都是阴森灰暗的。 薄暮时分,阴雨连绵,罗生门下,一个逃亡的仆人正茫然不知所措,生死不明、前程未卜之时,偶遇一丑陋老妪正在拔死人头发,正义感爆棚的仆人正要拔刀相向,惩戒这个连死人都不放过的老妪,但是老妪慌乱之下的一番陈述,即拔头发的这具女尸,生前也做着以蛇肉充鱼肉的勾当,我作恶的对象也是恶人,为了生存,我的恶也是可以原谅的。这种思维模式对仆人产生了巨大影响。 ![]() 仆人大悟,既然为了生存,还有什么不可以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了生存,难道真的什么都可以吗?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说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变得冷酷无情,践踏死者尊严,一切归结为外部环境和别人过错,这是正确的吗? 仆人由茫然不知所措,到为了生存,抢别人衣服穿在自己身上,实现了人性的彻底转变,都说善恶都是一瞬间,那恶未必是经过深思熟虑,而是有可能通过导火索点燃本身就有的恶,是觉醒,这就回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阴暗的场景,潮湿、破败中,很难有善良的影子吧,如此恶劣的社会环境,人们的心灵也是阴暗晦涩的吧,我觉得这也肯定着人性的冷酷和残忍,要生存、要活命还是善良、道德良知,经不起拷问吧,人心的黑暗和丑恶,跟现实也脱不开干系吧。 电影版《罗生门》中还加入了另外一个故事,每个人的视角不同,善和恶的角度也就不同。 现在读来,只能感谢我们的和平生活,以及为了我们和平生活曾经付出生命代价的勇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能在阳光下,多美好啊,愿苦难不在。 我是东杰,要把书捡起来呀,一起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