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日] 芥川龙之介 领读者:星落凡尘 罗生门 领读者说 《罗生门》 可以说是芥川龙之介最广为人知的一篇短篇小说,这主要归功于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 。 其实电影版的《罗生门》更多的取材于芥川的另一个短篇《竹林中》 ,关于《竹林中》的事情会在后面的分享我再仔细的去说,今天主要聊聊《罗生门》 。 《罗生门》写于1915年,情节取材于日本的古典小说集《今昔物语》。 作品主要讲述了黄昏时分,一个被主人赶出来的家仆,在考虑成为强盗还是饿死这个问题的时候,偶遇到一个以拔死人头发为生的老妪,经过与老妪的谈话,家仆对恶的认识逐渐从鄙视罪恶到弃苦从恶,最后播下老妪的衣服离开罗生门。 1914年夏天,芥川爱上了一个女孩,但是遭到了养父家尤其是大姨母的反对,迫于压力于1915年初与这个女孩提出分手。 此件事对于他影响甚大,在于好友的信件中他问道“究竟有没有无私的爱?······倘若没有,人生会无比的痛苦。”与此同时,为了摆脱消沉于是寄情于创作,先后写出了《罗生门》和《鼻子》。 《罗生门》其实最早发表的时候并无人问津。这是因为芥川进入文坛的时候,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开始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其变体“私小说”。 在芥川创作伊始,变拒绝自然主义和私小说,转而向“历史”取材,采用虚构的方法营造出自己的艺术殿堂。 最后推荐大家在阅读时关注两个地方。 1 芥川对于场景的描写,哪些描写场景的语句让你的记忆最为深刻 2 文中的仆人心理经过了怎样的变化。 打卡集锦 Emma Wan 羅生門 一開始芥川給我們展開了破敗的平安京的畫卷,衰敗的羅城門,隨時都有怨靈惡鬼到處亂竄的陰暗,代表了人性的惡在這樣環境中無處不在。 第一個登場的僕役不能說是純然的善或惡,一開始他還是所謂的善的,雖然有過當強盜算了的念頭閃過,但都被所受教育大體上相同的標準的「向善」的道德規範壓制住。 直到見到拔頭髮的老太婆,認為為惡沒什麼不對並且改變想法。 什麼是全然的惡,沒有的,只有不同程度的灰。一連串對話後僕役惡向膽邊生,成為強盜。開個腦洞想像一下,如果故事繼續寫下去,也許僕役變成聚嘯一方的盜賊,然後政府為了討伐他們,便說他們是惡鬼需要退治。 有沒有惡鬼,沒有,有的只有醜惡的人心。也許這人心早已存在,只是「不敢」。 回答問題——— 1.我對羅城門的描述和暗示京城連統治者都很混亂的段落非常感興趣。 2.僕役是有為盜想法的,只是沒敢實行,直到遇到相對弱勢的老太婆,揭掉虛偽的表現,才有了敢為惡的心。 盘尼西林 在大多数人眼里,《罗生门》就好像是芥川的标签,这部经典代表作篇幅并不长,译成中文后,全文大概只有三千多字。故事情节也不复杂,只是讲述发生在罗生门里的一件事,主人公也仅仅两人而已(不算死尸的话)。 然而,这样短小精悍的一篇短文,却折射出了日本当时整体萧条的社会景象。 走投无路的家丁,孤零零的淋着雨,手中虽握有长刀,但却不知下一顿饱餐会是何时。可他却不曾想到,还有比自己更加凄惨的人存在。 罗生门内,皆是无名的野尸,正常人是不会靠近的。但对于那些面临生存危机的人,这里却有一些小小的希望。 芥川将尸横遍地的场景布置在夜晚的时间内,更加增添了恐怖的氛围,失去了生命的躯壳,腐臭的味道,走近一点,都会很是艰难,谁又能想到,一个老太婆竟身在其中。 她能从死人身上索取的,唯有长发。然而家丁可以索取的,还有眼前这个活人。 人对未知的事物,都会产生恐惧,一旦了解其本质后,胆子便会跟着提高起来。家丁的心里历程,从最初见到楼中光亮的敬畏,到看见老太婆后的惊慌,再到察觉她仅是一个揪死人头发的凡人时,已经开始产生邪念。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即使在这个小小的人间炼狱——罗生门内,人们还是会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发生争斗。 窥一斑而见全豹,芥川写的看似是一件小事,背后的影子却是人间的苍生。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二十三岁青年笔下的作品,可见作者自幼积累的书籍相当深厚。 Giraffe 看完上官老师的打卡,顿觉豁然开朗。人应该就是这么容易说服的动物,或者说,人啊,只要找到能够说服自己的理由,什么行为都可以变得有理所应当,纵使这种行为多不人道多不符合道德法律。 高中时候看过电影《紫日》,有个片段至今影响深刻,日本皇军到一村庄洗劫一空,把村里的男女老少绑在木桩上,即是为了杀人灭口,也是为了训练初上战场的新兵。 其中一新兵怎么都下不了手,他的肉靶子是跟他一样有血有肉的人,在军官不断刺激之下,他突破自己的那道心理防线,成了一个冷酷无情的侩子手。他的一切行为是为了天皇,中国土地上的人民就应该死,或者说,这土地上居住的不算人。 老太婆对仆人讲的那段话,莫名想到经常出现在网上的新闻,饭店为了招揽回头客在食物里放罂粟。我想对于人性批判也是需要现实物质作为基础的,我们所处社会基本温饱是达到了,对于这种可耻的勾当加以法律人道的指责顺理成章。 可是当物质匮乏,道德伦理秩序也就成了天方夜谭,最基础的本能趋势做出本应该发指的行为。 这个老太婆的话使我恶心,死去的女人罪有应得,而老太婆自认为自己的举动可以得到死去女人的原谅,这又是什么逻辑?仆人像是被点亮启明灯一样扒光老太婆的衣服,这又算什么? ─不好意思,我好几天没吃东西了,你应该也会原谅我扒了你的衣服吧? 仆人的去向,自然无人知晓。 是把恶之果扼杀于此,还是到处散播呢?无人知晓。 灵厄 这是一次生存与道德的交锋。为了生存而去偷死人东西,为了生存而去抢活人的东西,这些都在道德的允许范围内吗?道德存乎于本心,从自我的角度,能够说服自己,便能够心安理得地去做任何时。 道德没有明确的标准,尤其乱世,生存的本能更会让人不顾一切,人性的恶开始显露,道德的标准在生存的压力下也便一再下降。终逃不过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编辑:灵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