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渡赤水”这些细节你知道吗?

 渐华 2025-01-14 发布于山东

大家可能都是通过观看影视剧或者是动画推演、听讲座的形式了解的“四渡赤水”,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毛主席如何用兵用神的战略机动和如何进行“四渡赤水”的过程,但你可能不了解在“四渡赤水”过程中这些细节:

“四渡赤水”这些细节你知道吗?

一、红军为什么由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 。大家都知道“四渡赤水”是3万人与敌军40万人的周周旋,但可能不知道为什么只有3万余人。这是由于1934年底,为突破敌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红军血染湘江,由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湘江战役发生在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此战役也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损失最大的一次。湘江老百姓流传着这句话“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鱼”也真实反映了这场战斗的惨烈程度。

“四渡赤水”这些细节你知道吗?

二、是什么导致了“遵义会议”的召开。湘江战役惨胜从一定角度来说直接导致遵义会议的召开。因为从这次战斗,红军用生命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了“左”倾错误的严重性,可以说用鲜血为革命转折铺了基石。1934年12月12日,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县城后,接着召开了紧急会议,这次会议否定了博古和李德继续向红二、红六军团推进的想法,做出了向贵州进发的决定。1934年12月18日,红军进入贵州后,在黎平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又对博古、李德的军事路线提出批评。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 “猴场会议”召开,这是党史上唯一一次“跨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背景是:1934年12月31日,中央红军到达贵州省猴场村,准备强渡乌江。然而此时的左倾领导人依然不执行黎平会议正确决定,坚持回兵东进与红二、六军团在湘西会合,军情紧急,为统一思想,明确红军战略方向和行动方针,于31日下午在猴场宋家湾一商人宋泽生的家里召开了此次会议,从当天下午一直开于次日凌晨,成为一次“跨年”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再次否定李德等人的主张,明确了军事决策必须置于政治局的领导之下,这个决定,实际上剥夺了李德的军事指挥权,初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中枢,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奠定了基础。尽管黎平会议与猴场会议作出了两项决议,但作为三人团的博古与李德并不认同,三人团与政治局之间产生了严重分歧,作为政治局扩大会议的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举行的。

“四渡赤水”这些细节你知道吗?

三、是打击打鼓新场还是打击鲁班场的周浑元部决策之艰难。我们都知道“四渡赤水”中,是毛主席力排众议决定攻打周浑元部的鲁班场。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是毛泽东单枪匹马与坚持攻打打鼓新场全体政治局成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3月10日,张闻天召集了20余人的中央会议,讨论红军的攻击目标,会上,大家一致主张进攻打鼓新场,毛主席则力排众议,认为打鼓新场是一个陷阱,进攻会陷入敌人的包围圈,因此反对进攻打鼓新场。由于意见分歧,张闻天使用投票方式来解决,结果少数服从多数,通过了进攻打鼓新场的决定。当时,林总、彭总及黄克诚都不同意攻打鲁班场。会后,毛主席回到住处,夜不成眠,于是在半夜到周恩来住处说明利害得失,让命令晚些发出,大家再考虑下,周恩来接受建议。接着,毛泽东又到朱德住处说明情况获得支持,毛泽东回到住处时开已拂晓了。由于这三位主要领导统一了认识,第二天一早立刻开会讨论,毛主席说服了大家,并以中革军委名义发出了《关于我军不进攻新场的指令》,可见决策之艰难、毛主席的思想之坚定和力挽狂澜之自信。毛泽东在后来也常常说,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

“四渡赤水”这些细节你知道吗?

四、红军直逼贵阳时,蒋介石还在贵阳城内吗。4月8日起,敌军把全副精力用于防止红军东进之机,红军主力以日行60公里的速度迅速南进。4月9日,红军主力穿过贵阳、龙里间20公里地段的湘黔公路在蒋介石的眼皮之下飘然而云。红军以为蒋介石仍在贵阳,其实他在7日下午已秘密飞往昆明躲避,而且该日下午,红军已经在朝云南方向前进了。待10日贵阳解除戒严后,他才飞回来督战,又晚了一步。

四、听三军团政委杨尚昆晚年回忆红军的艰苦程度。当时,中央红军在贵州转战数月,长时间未得到休整和补充,官兵全靠两条腿在荆棘丛生的山路上奔走,体力几乎达到生命的极限。特别是在佯攻贵阳后,每日几乎都以百余里的速度急行军,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三军团政委杨尚昆晚年回忆说:“四渡赤水,今天过去,明天过来,那时候迂回曲折走得很苦,两条腿都走痛了,有的人连爬都爬不动了”。

“四渡赤水”这些细节你知道吗?

回首峥嵘岁月,就如金一南教授讲的那样,毛主席表现出来的勇和智,是果断地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误的勇和智,是迅速修正主观设想使之符合客观实际的勇和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伟大之处,不在他们的预见,面在他们的实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