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中记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可见咳嗽不止和肺有关,与其他脏腑也不无联系。 中医认为:脾主升清运化,又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小儿脏腑娇嫩,腠理不固,冷暖不能自调,加之脾、肺、肾常虚,所以经常感受外邪内伤,其中咳嗽是最常见的疾病,加之环境污染、病毒细 菌传染、饮食不节,导致小儿咳嗽经久难愈。 但古代先贤对咳嗽的论述可谓删繁就简,直指要害。因此,要想让久咳患儿停止咳嗽,不仅要从肺部下手止咳,还应注意健脾化痰。 一、何谓新咳在肺? 小儿脏腑娇嫩,肺为脏腑门户,所以肺很容易感受风寒之邪,风寒束表,肺失宣泄,就容易导致咳嗽。此时咳嗽声音尚浅,痰白清稀。 推拿调理:宣肺止咳。清肺经加四大手法——开天门,运太阳,运耳后高骨,推坎宫。 ![]() 二、何为久咳在肾? 中医五行认为:肺为金,肾为水,金生水,肺肾为母子之脏,金水有相生之义。小儿久咳即咳嗽经久不愈,时断时续。 主要表现为咳嗽调理后期,特别是输液调理咳嗽恢复期,病情虽得以控制,但或因饮食、体质、外感等原因依然咳嗽,多见咳而无痰,干咳、夜咳,患儿面色稍青滞,此时咳嗽应考虑是肾阴虚咳嗽。 推拿调理:滋阴潜阳,润肺止咳。除常规手法外,重推二马穴位、补 肾水、外劳宫穴位。 ![]() 三、何为痰咳在脾? 咳嗽有痰,痰咳在脾是小儿最常见的咳嗽类型,也是咳嗽发展的必经阶段。 中医认为:脾主升清运化,又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但恰恰小儿先天脾弱,发育不全,所以很容易造成咳嗽有痰,痰咳不爽,如果加之积食内热很容易造成痰涎壅肺,很容易引起支气管肺炎。 中医一句话讲“形寒、饮冷则伤肺”,引起咳嗽。 “形寒”我们可以理解,肺主皮毛、体表,体表受寒就是“形寒”,肺的部署受了寒,当然要内传伤肺,这个都能理解,就是受凉了要感冒咳嗽嘛。 脾肺密切相关,土生金,肺要工作的物质与能量大部分来源于脾,伤了脾,肺肯定就工作不好,肺对于气的处理、对于津液的布散,力量就不够,宗气生成也不足,肺工作不好,就会产生咳嗽。 推拿调理:健脾化痰。除常规推拿,调咳手法重推,补脾穴、清板门。 ![]() 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生痰。咳嗽,跟脾和肺都有关系。 好多人着急,怕咳嗽咳坏了身体而着急止咳,其实不是因为咳嗽而身体不好,而是因为身体不好了而咳嗽! 所以,先调理好脾胃,咳嗽自然痊愈了!调理脾胃,提高免 疫力才是王道! 四、去痰止咳,还有艾灸 以上推拿手法主要是针对小儿咳嗽,那如果是成人,有怎么祛痰止咳的妙方呢? 当然有!成人还可以尝试艾灸祛痰,不管是哪种痰。只要找对穴位,经常艾灸,就可以打通经络,提升身体免 疫力,达到很好的祛痰效果。 01,膀胱经之肺俞穴 ![]() 肺俞是肺的背俞穴,背腧穴为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特定穴,是调节脏腑功能、振奋人体正气之要穴。 因此艾灸肺俞穴对于改善肺脏功能效果自然很好,肺脏好的话,痰自然也就消失了。 02,任脉之天突穴 ![]() 天突穴属任脉,阴维脉与任脉之交会穴。穴位位于胸骨上窝,穴深部是气管。气管上连咽喉,下通于肺,属于肺系。 正因为天突穴位于肺系之咽喉要道,因此按揉或者敷贴天突穴可以起到宣肺气、利气道、化痰浊而止咳平喘的效果。应该说,天突穴在帮助祛痰和止咳方面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03,胃经之水突穴 ![]() 水突穴在颈部,处于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针灸大成》如此记载:水突主咳逆上气,咽喉臃肿,呼吸短气,喘息不得卧。 水突穴,还是主管唾液分泌的穴位,口干舌燥、口水太多等,都可以取此穴调理。常按此穴可减轻咽喉肿痛、痰多咳嗽、气喘等问题。 04,肺经之云门穴 ![]() 此穴为手太阴肺经脉气所发,内应肺脏,肺气如云,是肺气出入之门户,故名。 艾灸此穴可调畅肺脏气机,改善肺脏功能,故有宣肺止咳,化痰散结的功效。经常按揉云门,可以消散肺之浊云雾露,浊云雾露得消,则咳嗽、咳痰等症应手而解。 05,胃经络穴丰隆穴 ![]() 丰隆穴自古以来都是一个祛痰、止咳的著 名穴位,它可以说是穴位里的祛痰、止咳明星穴,艾灸祛除痰湿,效果很是理想。 丰隆穴属于胃经,是胃经的络穴,又联络脾经。丰隆穴能调调脾和胃两大脏腑,而脾胃主运化水湿,故有健脾益 气、祛湿化痰、止咳宣肺平喘之功,尤其适合喉咙里很难咯出痰的人,经常按摩,有助于痰液轻松咯出。 6.脾经合穴阴陵泉。 ![]() 阴陵泉穴是脾经五输穴里的合穴,五行属水,经常艾灸阴陵泉穴可以起到很好的防调咳嗽多痰的作用。 因为阴陵泉善于调节脾脏的功能。而脾主运化,利水渗湿,湿则生痰,因此艾灸阴陵泉能促进脾的运化而减少体内痰的生成,也是祛痰的要穴之一。 冬天,灸透涌泉这个黄金穴 不但引火下行,还能强肾滋阴,引火归元,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