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介休——张壁古堡

 摘文缘 2025-02-13 发布于山西

在介休南郊的绵山之下,有一座张壁古堡,它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这里山脉重重封锁,黄土沟壑纵横,呈现出一片苍茫雄健之景,其险要的地势使其成为天然的用兵之地。

张壁古堡作为一座浸透着黄土地粗犷豪迈气息的千年古村,是介休作为兵家雄镇的有力证明。在村民们日复一日的寻常生活之下,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遗迹与神秘故事。

据说,古堡中的古地道始建于东魏北齐时代,是高王的杰作。虽创建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齐神武帝高欢所建,也有人觉得是尉迟恭在隋末时于刘武周麾下修建,但现存最古老的遗迹——那段至少为隋唐遗物的古地道,却是不争的事实。

古堡的南门外,坐落着县保关帝庙,它是清代遗构,其中的抱厦颇具观赏价值。从这里进入,便可到达南门门楼和可罕庙。门楼上手持望远镜的塑像,彰显着张壁古堡与星象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可罕庙作为晚明遗构,其形制罕见,钟鼓楼被安置于殿门口,显得别具一格。而关于庙中供奉的可罕,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高欢,一说是刘武周,但从其六镇出身来看,高欢似乎更契合可罕的身份。

可罕庙还是地道的入口,这条长达一万三千米的古地道,目前仅开放了一千米。幸运的是,游览路线并无岔路,游客只需沿着既定路线前行即可。地道内设施齐全,俘虏营、马厩、将军指挥部等一应俱全,出口不远处还摆放着高欢、高长恭等名将的小像,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的战争往事。走出地道,便来到了古堡的西北角,由此前往北门、兴隆寺、空王殿等地都十分便捷。

张壁古堡的民居庙宇众多,其中北门处的兴隆寺、真武阁、空王殿等庙宇组成的宏大建筑群,无疑是古堡中最值得一看的景点之一,也是介休琉璃建筑的杰出代表。这些明代遗构的建筑构件精美绝伦,尤其是空王殿前的两座孔雀蓝琉璃碑,堪称稀世珍宝。在北门之外,还开辟有介休琉璃展馆,馆内陈列着各种难得一见的琉璃工艺品,包括琉璃二十八宿,让人目不暇接。

空王佛是介休当地的信仰,高僧田志超在绵山涅槃之后,被尊称为“汉地成佛第一人”,佛号空王佛,深受绵山一带民众的崇拜。他的精神在北门之上的空王殿中得以延续,寄托着大众的美好祈愿。

张壁古堡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具备独特的军事防御体系。它东西长374米,南北宽244米,占地12万平方米,东西南环沟壑,南有群山相依,东、南、北有厚厚的夯土筑成的城堡墙,形成了天然的防御屏障. 堡内设有堡门、巷门、次巷门、院门、地道五级古军事防御体系,地道更是深于地表20米,分为上、中、下三层,全长10000多米,四通八达,是中国北方堡寨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聚落的典型代表。

古堡的街巷系统也别具特色,南北两个堡门之间由一条“S形”南北走向的主街“龙脊街”联通,围绕主街两侧分列着7条巷子,巷子又分出支巷,所有道路中没有“十字型”路口,全部为“丁字型”路口,且支巷与支巷之间并不互通,这种设计不仅有利于军事防御,还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规划理念。

张壁古堡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军事、宗教、居住等多种功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和创造力。从建筑构造到装饰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古代军事、建筑、宗教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随着时代的发展,张壁古堡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2005年,张壁村入选中国十大魅力名镇;2006年,张壁古堡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张壁村被评为“中国特色旅游景观名村”;2014年,张壁村第一批入选中国传统古村落;2015年,张壁古堡被评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如今,张壁古堡已成为介休仅次于绵山的一大旅行招牌,尤其是2017年芒果台《爸爸去哪儿》在此录制后,更是声名远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这座千年古村的独特魅力。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建筑、神秘的地道,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体验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旅。

总之,张壁古堡作为一座集军事、生产、宗教、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古代袖珍城堡,以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重要的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和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