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人艾青的跌宕起伏人生

 新用户8926AVU2 2025-02-16 发布于北京
诗人艾青的跌宕起伏人生

艾青原名蒋海澄,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刚刚出生就因为难产被迷信的父母抛弃,送给一名名叫大堰河的贫苦农妇收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足足生活了5年。他的童年虽然无比贫困,但是善良淳朴的大堰河农妇将他视为己出,无私地疼爱和照顾他,弥补了他心灵上亲情的缺失,也为他日后走上诗歌创作道路埋下了伏笔,那篇著名的诗篇《大堰河一我的保姆》就是艾青为他的养母创作的。

艾青长大后回到亲生父母家里后,依然不被家人所接受,只能以叔叔。婶婶来称呼父母。这种冷漠的家庭环境造就了他敏感的性格,这种敏感的烙印顺着他的笔杆流出,流消在诗歌的字里行间。长大后,艾青曾前往巴黎勤工俭学研习绘画,在异国他乡他接触了大量的欧洲现代诗歌。

诗人艾青的跌宕起伏人生

1933年,他首次使用艾青的笔名发表了赞美养母的长诗(大堰河一—我的保姆》。这首诗歌是他在狱中写成的,诗文以真挚深沉的感情、清新独到的诗风而名躁诗坛,从此艾青的才华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出版了诗集《北风》、《大堰河》、《火把》、《向太阳》、《黎明的通知》、《欢呼集》等,笔触热烈浑厚,感情炽热,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青出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写下了《宝石的红星》、《春天》、《黑鳗》、《海岬上》等诗集。

诗人艾青的跌宕起伏人生

艾青大半生辗转飘零,直到1956年和高瑛结婚之前才购下了丰收胡同21号宅院作为北京的居所。可惜命运弄人,他只在新居里居住不到两年的时间又匆匆离京,重新过起了动荡不安的生活。

诗人艾青的跌宕起伏人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和妻子重新回到了丰收胡同21号院,可见他对老宅的感情之深。直到1990年迁入东四十三条97号,夫妇二人一直在当年新婚的旧宅里居住。这段时光对大诗人艾青来说是较为惬意和舒适的。当年作协不惜花费高价为他租豪华的高级公寓,他都坚持不肯住,因为他心里还是惦记自家老宅,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踩着自己的地,踏实;仰看自己的天,舒畅”。自从搬回这座宅院,艾青在闹市中找到了人间的世外桃源,它的宁静、温馨和恬适给晚年的艾青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平静。宅院里花木繁茂,还有一架成荫的葡萄,富有自然和生活气息。艾青对这所旧宅的感情是难以言喻的,如果一定要用语言来形容,莫过于他自己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对旧所的爱无疑是深沉的,否则他也不会坚决回绝作协的好意,放弃更豪华的居所,宁愿在这所小院里安度晚年。四合院窗明几净,茶几上摆满了各类杂志、书籍,艾青在写作之余喜欢阅读港台地区和欧美的书刊,时而品茗或者抽555牌香烟,有时远眺窗外的田园景色。

诗人艾青的跌宕起伏人生

1985年5月25日,郭应文、岩石等文化名人到丰收胡同拜访了艾青。那时的艾青已是73岁高龄,他身着一袭中规中矩的深色中山装,目光随和,谈吐诙谐。郭应文和伍权朗读了自己的诗作,希望艾青能指教一二。艾青告诉他们说作诗必须深入了解各种生活现象,然后像大浪淘沙一样提炼出金子般闪光的东西。这句话一针见血,郭应文此后多年都谨遵艾青的教诲。范源说他打算致力于写农民题材的文学作品,艾青很赞同他的想法,认为我国的农民身上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素材,这条创作道路会越走越宽的。之后,艾青又谈到了自己平时的写作生活,为了充分利用早晨的时光,他养成了每日早起的习惯。他鼓励后辈多多创作文学作品,在郭应文等人的要求下,他还为刊物和作品题了名。

诗人艾青的跌宕起伏人生

艾青在晚年文思泉涌,年轻时的才华和热情不见削减,他的诗情犹如一泻千里的瀑布一样大气磅礴,《光的赞歌》、《在浪尖上》、《鱼化石》、《墙》、《古罗马大斗技场》等都是传颂不衰的时代佳作。其中《光的赞歌》和《古罗马大斗技场》等长诗,构思巧妙,凝练精悍,表达了诗人渴望光明、探求真理的追求,全篇主题宏大,感情深挚强烈,见解春智,富有想象力和哲理意蕴。

诗人艾青的跌宕起伏人生

《光的赞歌》是艾青历经人生磨难后,对过往全面总结的结晶。他选择在光的照耀和指引下,思考人生、观察世界。在诗人眼中,唯有光的形象最符合自己情绪的需要,其他的形象与之相比较就显得无足轻重。因此,艾青热情地抒发了对光的渴求和由衷的赞美。他写到了光的诞生,“诞生于撞击和磨擦/来源于燃烧和消亡的过程/来源于火来源于电/来源于永远燃烧的太阳”。这是对自然宇宙之光的科学诠释,同时又具有象征意义,旨在说明人类社会的前进和发展也是在光的指引下经历了无数斗争得来的。艾青曾说这首诗完全属于他的个人宣言,他要告诉这个世界,无论经历多少苦难,他永远不会动摇自己的信念,他要和全人类一起迎接新的光明。

艾青的《古罗马大斗技场》是他晚年创作生涯的又一里程碑。他以苍凉沉郁的笔触揭示了人类的苦难,通过对古罗马大斗技场的感叹,鞭挞了人类的罪恶,表达了对人类数千年阶级斗争的思考,激情滤湃地呼唤正义的到来,具有发人深省的力量。诗人看到古罗马大斗技场的遗址感慨万干,它究竟是古罗马强盛一时的象征还是奴隶社会残忍的浓缩?这是艾青以犀利睿智的历史眼光,写给我们的警世之言。虽然世界处于和平发展时期,但贫困、磨难、罪恶和霸权主义仍然有存在的土壤,人类社会真要步入完全的文明还需要经历漫长的斗争和等待。

如果说《光的赞歌》是艾青对光的毕生追求的表达,那么《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就是他对于人类深重苦难和不休斗争的不朽绝唱。讴歌光明和抒发对苦难的思考是艾青诗歌创作的两大主旋律,而《光的赞歌》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正是这两大主旋律的高潮,将诗歌的艺术推向了全新的高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