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帆书 · 十月的诗 今天给大家解读的资深心理咨询师大将军郭的新书《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 她从3阶段、8步骤,来拆解52个心理主题,教你一寸寸认清自己、走出内耗。 每个正在被负面情绪所困的你,或许都能在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解药。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为什么我们总喜欢抓住自己的缺点不放,却对优势视而不见? 在《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中,作者大将军郭指出: “这些情绪其实映射了,我们还不够喜欢自己,没有从内心真正接纳自我。” 一个无法接纳自己的人,也就无法看见自己的优势,容易被外界影响。 学会自我接纳,方能告别内耗,拥有情绪自由。 真正的成长,从拒绝情绪内耗开始 自我批判,是人生最大的内耗在书中,作者讲述了一位朋友的经历。 这位朋友在别人眼里非常优秀:事业有成、善良正直。 但在内心深处,她始终认为自己不够好,不配得到大家的赏识。 这样的自我批判,让她陷入深深的内耗中。 每次和男友见面,她都要花上很长时间精心打扮,因为害怕素颜的自己被嫌弃; 在同事面前,她总是努力表现得无比坚定,因为害怕别人察觉到她的犹豫,就不再信任她。 就这样,她一面拼命证明自己、一面拼命隐藏自己,身心俱疲。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内耗型人格”,是指: 当一个人无法接纳自己时,就容易不断自我否定,忽视自己的感受,甚至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 作家周梵年轻时,工作特别拼命。 每到周末,她刚想躺在沙发上放松一下,脑海里就会响起自我批判的话:“你怎么这么懒啊!” 直到后来,周梵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不得不请假,才察觉到:原来,她一直在变相地惩罚自己。 在内心深处,她始终认为自己不够优秀,一旦休息就会落后于人。 这样的想法,把她困在无形的牢笼中,痛苦不堪。 就像作者大将军郭说的:“没有人能把自己不具备的特质表演一辈子,也没有人一无是处、毫无价值。” 很多时候,让我们深陷内耗的,往往不是外界的评价,而是内心的自我否定。 当我们习惯于用否定的眼光看待自己时,就容易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学会自我接纳,把内心的批判换成肯定的语言,接纳自己的脆弱和不足,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成熟。 闲不住的大厂产品人,搞副业3月净赚50万,已有投资找上门 接纳自己,是通往幸福的最佳路径作家毛姆说:“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从接纳平凡开始。” 人生最残忍的真相就是:这世上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 学会与自己的平凡和解,看见、并培养自己的优势,才是成就自己最好的方式。 毛姆从小性格内向,还患有严重的口吃,幼年时,他因为父母早逝只能跟着叔叔一起生活。 他的叔叔是一名牧师,性格木讷,对人十分冷淡。 那时,毛姆在学校受尽嘲笑,在家里也感受不到一丝温暖。这样的经历,让他变得敏感又自卑。 那段时间,他不敢和身边的人交流,只好沉浸在书海里寻找安慰,他饱览群书,找到了自愈的力量。 步入社会后,毛姆因为口吃,无法成为牧师,又因为性格孤僻,适应不了其他工作。 于是,他开始专注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文学创作中,很快一炮而红。 毛姆说: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越是抓着自己的缺点不放,就越容易陷入自我否定的深渊,一蹶不振、自暴自弃。 就像书中说的: “你可以固执,可以有很多不够美好的缺点。 但勇敢地爱自己可以让你成为那个即便没有想象中好,却仍不想让人失去的存在。”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学会接纳真实的自己。 放下对自己过度的期待,不因弱点,而自我否定;不因缺点,而自我批判。 温柔地对待自己,才能温柔地和这个世界相处。 闲不住的大厂产品人,搞副业3月净赚50万,已有投资找上门 人生最大的修行,是自我接纳书中有一句话,曾感动我许久: “喜欢自己,是一生的功课和练习。换一种眼光看待自己,你会发现: 软弱无力也有可爱的一面,偶尔的懒惰懈怠也可以理解为松弛自然。” 我们常说要爱自己,却忘了,爱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接纳。 一个人,只有认清自己、接纳自己的一切,才能从容地面对生活。 在书中,作者给出了三点建议: ① 接纳自己的“失败” 作者大将军郭刚参加工作时,总喜欢事事追求完美。那时,她做什么都要反复思考、生怕犯错,为此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然而,她越是小心翼翼,就越容易失败。 后来,她改变了想法,给自己定下一年要“失败”五次的目标。她发现,当自己放下顾虑后,反而没那么容易犯错了。 她说:“成长,就是不断让自己'扩容’。当你能接纳错误和失败,也就意味着能储存更多的成功和幸福。” 自我接纳,是积极改变的关键。 处处力求完美,无异于给自己套上无形的枷锁。与自己的不完美和解,允许自己失败,就是成长的开始。 ② 接纳自己的“焦虑” 董宇辉刚进大学时,有段时间非常焦虑。 那时,他身边的同学都说着标准的英语。只有他一开口就带着浓厚的方言味儿。 为了填补差距,他每天苦练英语,却依然改不掉自己的口音。这让他陷入了深深地自我否定中。 好在,他及时调整了状态,接纳了自己说话暂时带有口音的事实。 这样的转变让他不再惧怕表达。这时,他的口语反而变得渐渐流畅起来。 就像他说的:“痛苦的本质,来源于你对现状不满;焦虑的本质,来源于你的成长速度太慢。” 焦虑,不一定都是坏的。有时,它也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看清自己的状态和需求,适时地做出改变。 不要去批判自己的感受,学会与焦虑和解。 接纳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合理地设定自己的目标。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 ③ 接纳自己的“脆弱” 心理学家露易丝·海,从小父母离异,内心极度敏感脆弱。 为了寻求幸福,她早早地踏入婚姻,没想到,却遭到了丈夫的抛弃。 这样的经历,让她认定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每天都活在自我谴责中。 直到后来,她接触到心理学,才渐渐了解到:一个人唯有接纳自己,才能重塑自我。 于是,她试着放下自我批判,接纳自己没有控制一切的能力。 终于,摆脱了“我很差劲”的想法,找回了自爱的力量。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自我认同”: 一个人只有理智地看待,并接受自己,才能接受外界的否定,不被困境击垮。 我们常常要求自己坚强,却忘了,接纳脆弱,才是自愈的关键。 一个人,只有意识到“脆弱”的自己也是能被接受的、值得被爱的。才能坦然地和自己相处,获得自爱的能力。 成年人保持快乐的秘诀:一切与我无关 写在最后罗伊·马丁纳说:
人生最大的动力,往往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心的自我接纳。 当一个人无法接纳自己时,就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感受不到爱和幸福。 愿我们都能学会接纳自己的一切,与自己的脆弱和不完美和谐相处,早日摆脱精神内耗、拥有情绪自由。 文章为被转载公众号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馒头商学立场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