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民爱什么样的国?— 《道德经》第28章深解

 张志斌666 2025-04-13 发布于山西

“爱我中华 爱我文化

《姬氏道德经》德经卷 中节4的学习,即《道德经》28章的内容。

【声闻】—— 逐句直译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婴儿。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浴;为天下浴,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

圣人用则为首长,故大制无割。

直译

知道自己是强壮的,却甘愿自居于柔弱的地位,这就是天下间溪水的特性;作为天下间的溪水,它天赋的德性本就不会散落分离;天赋的德性不散落分离,就能归复到像婴儿般的纯朴状态。

深知自己是清白高尚的,却甘愿居于卑下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作为天下间所有溪水愿意归附的渊海;作为天下间所有溪水愿意归附的渊海,天赋的德性是非常充足的,只有非常充足的德性才能归复到原始质朴的形态。

明知道自己是光明的,却甘愿居于幽暗,只有这样才能作为天下间的规则模式;作为天下间的规则模式,它天赋德性本源就不差;天赋德性本源不差,就能归复到自然最初虚无无群的极度形态,再从自然最初虚无无群的极度形态转化为万物。

有道的统治者沿用了这套自然界中最质朴的规则模式,成为天下民众所推崇的统领者,所以只有完善治国的制度模式,百姓才不会相互伤害,国家也就不会分裂。

【解意及意联】—— 深层内涵及启示

行文方式:

28章的行文方式和66章的行文方式非常的像,都是先描述渊海的特点,最后到圣人的运用。

这篇又强调溪水、渊海的特点“知雄守雌、知白守辱、知白守黑”,通过这三个特点和层级的描述,给出了圣人用这样的规则,可以成为受推崇的统领者。

另一个角度看,老子先生也是为了便于后人理解,用渊海的比喻帮助我们去理解合德,合道,用这样合德的方式去运用于“德政”。

你会发现《姬氏道德经》德经卷 中节通过“水”的形象描述,帮忙我们理解“道”“德”的“上善”、“善下”、“合和”、“知强守弱”的特点,同时圣人运用此“道”之原理,行“德政”,护佑国泰民安。

知雄守雌 知白守辱 知白守黑:

知雄守雌的前提是要真雄,这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好多人误解老子“总示弱”的问题,老子强调的是你在真雄时,不要表现那样的“雄”样,而真正的“雄”都是守“雌”的,那才是真雄,是一种雄的层级表现。

如果你还没有到真雄怎么办,那就要积蓄自己的力量,让自己拥有真“雄”的实力。比如韩信忍受胯下之辱,最终成大事,如同之前我们学习过的“曲则全枉则生”的道理。

等到真正的具有的“雄”的实力,要懂得运用“守雌”的智慧。懂得“守雌”的智慧,如同“婴儿”状态。

知白守辱 知白守黑我想到一个例子:比如你是某国班长,在这个国家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解决问题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班里的同学可能就会骂班长,这管理的不好那管理的不好,作为班长你知道,这个是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而且你已经在解决的过程中,这个结果呈现还会有一个时间段,所以即便是你挨着骂,你不会去辩解。因为你知道未来的结果,你也知道,你的同学他们没有看懂,等结果呈现,他们自然就不骂了。就如同家长对孩子般的温和。

如此这般拥有“慈”的智慧,才可以成为首长”。

圣人用则为首长,故大制无割。

这句话不只是28章的小结,同时也是整个《姬氏道德经》德经卷 中节的总结。

有道的统治者沿用了这套自然界中最质朴的规则模式,“善利万物”“善建”“善抱”“善下”“知雄守雌 知白守辱 知白守黑”,这样才能成为天下民众所推崇的统领者。

在拥有这套自然界中最质朴的规则模式的基础上,完善治国的制度模式,百姓才不会相互伤害,国家也就不会分裂。

任何的民众都喜欢被保护被爱护的感觉,任何的孩子也都喜欢父母的关爱,这样被呵护的民众,永远爱自己的祖国,自然就不会出现国家的分裂。



目前我用《姬氏道德经》这个版本学了两年多了,发现拼音诵读版本比较适合背诵使用,全经逻辑次序的承上启下是背诵全文显而易见的阶梯;珍藏版比较适合学习解悟深意,全书共6卷18节5578字。

推荐你可以了解一下姬氏家族的传承版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