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1】倪海厦《伤寒论》视频文字整理——发汗的禁忌(1)

 香茶雅趣 2025-04-13 发布于山东

【2.91】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咽喉在《黄帝内经》里面是“三阴之会”:太阴、少阴和厥阴之会的地方。现在咽喉是干燥的,代表阴津不够。我们讲阴的时候就是讲血了,这时候不可以发汗,因为汗血同源,是发汗时要忌讳的事情,所以我们处方用汗剂的时候要问他:“你咽喉有没有很干燥?”注意:喉咙干燥不包含喉咙痛。我们常常问小孩子感冒发烧:“你喉咙痛不痛?”喉咙痛,用葛根汤,已经开完了。葛根汤是喉咙痛,因为你是太阳的温病嘛。什么叫太阳温病?就是这个小朋友在运动之下得到感冒,他在运动时流汗之后受到风邪,这是温病,因为伤于寒发出来是温病。发出来是温病的时候一定会有喉咙痛,因为他流汗的时候得到了伤寒,津液没有办法恢复、没办法补他的喉咙,所以看葛根汤症的时候,小朋友只要有发烧,只要有喉咙痛,一律是葛根汤,没有错。

这里讲的是喉咙是干燥的,干燥就跟葛根汤没有关系,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发汗。

后面几条是发汗的禁忌。你要开发表的药时,一定要有一些禁忌,现在禁忌就来了,这是张仲景立下的法则。这是第一个。

附倪师注解《伤寒论》中该条辨下的部分内容:

咽喉平常就是很干操的人,就是阴虚了,这种人需要补足他的阴虚,可常喝“麦门冬汤”。喉咙是三阴所会、肺的上口,所以要开润肺的药,“麦门冬汤”专门是润肺的,单纯润肺而已,常吃麦门冬汤的人,肺的津液一定很足,肺的功能会很好。只是咽喉干燥的用麦门冬汤很好,而阳明证的大烦渴就要用白虎汤了。感冒的时候,病人若喉咙痛,属于太阳温病,就要想到葛根汤。这里的咽喉干燥,不是葛根汤证,不要混淆。

【2.92】“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第二个是“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这个“淋家”不单单指淋病,还有小便有问题:小便滴滴答答,或者是小便有痛,或者是有发炎——小便里面可以看到有白浊的东西,这时候一发汗,小便就会带血,因为汗血同源,这个时候膀胱经里面有发炎,有炎症,膀胱经就是太阳经,一发汗,膀胱经里面的水分会没有,小便就会变得很浓稠,排出来就是血,看到的就是血。

附倪师注解《伤寒论》中该条辨下的部分内容:

中医讲的“淋家”,不单单是包含了西医的淋病、性病在内,小便有石淋,下消有石头在里面也算。石淋,西医可能讲成膀胱结石或肾脏结石;还有膏淋,小便浓浓的,浓浊白白的,可能里面发炎了,可能是把精液都小出来了,因为禁不住了;还有血淋,小便出来带很多血。小便有问题的人,大部份平常血就素虚了,这时候不可以发汗,一发汗一定会便血,因为汗会使水没有了,只剩下血了,血里面的水不够了,单纯只有血的时候,体温会升高,温度一升高,血管就破掉了,血就出来了,所以这种病常常用“猪苓汤”。

【2.93】“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窒。

病人有皮肤病,有化脓的疮,你给她汗药比如开桂枝汤,比如你岳母头上生一个疖,你看到她是葛根汤症,开葛根汤下去,哇!头上好几个疖蹦出来,你就要倒霉。所以疮家虽然有身痛,发表的药不要开。“老师,那怎么处理?”小柴胡汤嘛,我们会和解,待会会介绍到,光是小柴胡汤我们就花一点时间介绍。所以要记得身上皮肤有病的时候……这个“疮家”讲的是有化脓的,普通的皮肤病像干癣之类的这种都无所谓,你可以发汗。这里是指有化脓的人不可以发汗。

附倪师注解《伤寒论》中该条辨下的内容:

什么叫疮家?一个是未化脓,一个是已化脓。现在讲的是第二个, 已化脓的不可发,未化脓的疮家,必须用解表。就是疮家反而要用表药来让他好,指的是没有化脓的时候,化脓就不可以用表药了。化脓的定义是脓疮已经破掉了,脓水流出来了,这时候就不要发汗,但平常在还没有破的时候,就要用表药。例:病人的皮肤表面有一块块的脓疮,但都没有化脓,用桂枝汤发表,一发表,让药到皮肤表面上来,这时候用白朮附子,白朮附子令皮肤表面上消炎的力量很强,把脓逼出来,反而是最好的药。《内经》说疮家要发汗,这里面的定义是还没有化脓。即使“虽身疼痛”,就是疮家有表热的时候,也不可以发汗。

“疮家”有二说:一为受金疮流血过多之贫血症,一为久患溃疡脓血过多之血虚症或淋巴外漏之液亏症;总之,属于血虚、液虚,发汗则阴愈亏,致组织干燥,成“血不养筋之窒病”,故不可发汗。所以有用“小建中汤”来温补取微汗,或用“小柴胡汤”来和解之。

【2.94】“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

“衄家”就是常常流鼻血的人,也不可以发汗。“额上”并不是指印堂的地方,而是指的左、右眼眉尾斜上面这两个地方,这两个地方我们叫天仓。这个问我,我最熟,我们看天仓凹下去,“哦,这个人先天不够。”天仓、地库常用来相面。“额上”是讲气血的地方。因为这人本来就已经有流鼻血了,汗剂一发,两个“额上”会凹下去,就代表他血亏、血虚了。所以去望诊的时候,一看病人:“糟糕,这个人天仓没有。”知道他气血两虚了,两个天仓已经虚掉了。

“脉紧急”为什么“直视不能眴”?因为阳往上亢。刚开始有“汗出额上陷”这种情形的时候,一发汗,阳药往上走啊(因为我们发汗的药都是阳药),阳会亢。阳一亢的时候,病人眼睛都闭不起来,眼睛都瞪到、直直地看。阳亢了以后其实就是阳虚了,所以阴虚以后会造成阳虚。就是这样子。病人本来是阴虚了,血不够,再用发汗的药下去变成阳也虚。阳亢实际是虚证,因为它停在上面又没有东西去支援它:中医的观念里面认为阴阳要平衡,阴阳一定要互相平衡、互相搭配,有阳才有阴,有阴才有阳。所以,阳会不动是因为阴阳紧密搭配在一起的,你瞬间把阴发掉了以后、一发汗的时候阴伤到了,阳就往上跑——阳是很轻的,阳就往上冲,一冲到头上去就变成“直视不能眴”。所以阴阳一定要搭配。所以整个经方里面、《伤寒》《金匮》里面,讲的桂枝汤就是最能够协调阴阳的。我一再强调桂枝汤是最能够协调阴阳的。强调这个是有目的的,后面你们就会知道。

附倪师注解《伤寒论》中该条辨下的内容:

“衄家”就是经常容易流鼻血的的人。由于三阳经聚会于额上, 今此处易出血,已经明示三阳经血俱虚。由于发汗药物的药性都是向上向外发散的,中医认为汗血同源,意即此人本已失血,此际如果给予发汗的药物,必然加重亡阴,因此额上天仓位下陷,这是气血两虚之侯。“脉急紧”,是因为阳气受到发汗药物的激发而产生阳亢的现象,这种阳亢的现象是阳虚产生,因为发汗亡阴所导致的阳虚而阳亢,造成脉急紧。

人的眼睛受血滋润,原本血不足之人,因为误受汗药,使血更伤,因此血下贯目,造成双目无法合住。又因为阳虚而血少,使得卫气不行于阴,阴阳不相合作,于是失眠不寐。

一般时常流鼻血之人得到表证需要发汗时,吾人多给予像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上葱豉汗之,利用黄连苦寒来降虚热,使热血不升,阿胶鸡子黄滋阴补血,柔和血管,令血不外溢,葱豉稍微汗之就可以解之,或小柴胡汤亦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