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站桩五个阶段——五境轮回的桩道禅心

 安本心 2025-04-15 发布于河北
图片


初境:无形无意——稚子踏月,踉跄寻道

站桩初阶,似孩童初见明月,眼眸清亮却无从触碰。双足甫立,头脑空茫如新雪初霁,双手无措如垂枝枯木。此时的桩架,形也不似,意也不存——肩臂如风中芦苇,脊柱若折腰老柳。

此阶段要求:以姿势要领为主,调整形体符合生理。切不可追求“功感”,更不要被各种感觉带着走。

二境:有形无意——新月成茧,春雷蛰伏

第二境如新月初现,轮廓渐显而光芒未吐。习者以规矩为尺,将桩架雕琢成形:双膝配合坐胯趋如弓,脊柱如昆仑擎天,肘部坠若挂弦。此时的规范,似陶匠揉泥——既要驯服筋骨的野性,又须留住大地深处的呼吸。

此阶段要求:形体“固”得住。站桩、坐桩、卧桩都要练习,体会身体是一个整体,感受松而不懈的状态。

三境:有形有意——满月生辉,天地同吟

至第三境,形意相随,动形必有意,意动形立应。此刻会懂得这桩功里的每寸规矩,是为了让神意能在天地间自由舒展。举手投足间——如怀素在芭蕉叶上挥毫,墨痕狂放却暗藏《兰亭》筋骨;似张旭醉后泼墨,癫狂笔锋里藏着千年碑帖的魂魄。

此阶段要求:保持正念,意在形先,行自意生,观照形神不分离。

四境:有意无形——弦月迷途,涅槃重生

第四境“有意无形”,如芗翁所言“但求神意足,勿求形骸似”。行住坐卧间,有意即是练功,形骸的规矩已化作血液里的韵律。招式化为本能,呼吸融入脉搏,看似散漫的招式中,凝着千锤百炼的魂魄。


此阶段要求:炼意为主,练形为辅。虽已得意,但勿忘形。

五境:无形无意——月隐太虚,归于大道

终至第五境,“无形无意”已非言语可描摹。鹰飞戾天化作呼吸间的吐纳,鱼跃于渊凝为毛孔的开合。此时的行者,身形如风过竹林,神意似水映千江——庄子所言“大巧若拙”的境界,老子“复归于婴儿”的圆融,皆在桩中显化。

此阶段要求:没有要求。已然从心所欲不逾矩,终日站,何曾站?终日行,何曾行?非为强身,亦非逐功;桩架已融于天地,神意已化作太虚——“云在青天水在瓶。”

王安平先生的五境说,实为武道修行的月相轮回:

初境如新月,需借外在的光;
二境似弦月,渐生内在的芒;
三境若满月,辉映天地的广;
四境化残月,破执而新生;
五境归太虚,月隐而光存。
站桩终非桩,而是一场与天地的对话。 当习者终于懂得:双脚扎根的深度,决定拳锋触及的高度;桩架雕琢的刻痕,正是神意绽放的纹路——方知《华严经》所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真谛。

后记:月印千江夜未央

站桩五境,持桩者与月的千年对望:

初见时,月是月,人是人;
修行中,月入人,人入月;
终了时,月即人,人即月。
此中玄机,非言语可尽,唯愿诸君:
“以桩为舟,以意为楫,到达理想之境。”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