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虚即气

 国学话乾坤 2020-08-19

“太虚即气”,是张载(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所提出的哲学命题。

“太虚”一词最早见于《庄子·知北游》:“是以不过平昆仑,不游乎太虚。”“太虚”在这里是指极端虚无的处所,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哲学概念。

实际上,“太虚”作为一个道教术语,它指的是老子、庄子所说的"道"。

汉初的《素问·天元纪大论》提出“太虚廖廓,肇基化之,万物资始,五运终天”的太虚化生的观点,太虚才成为一个真正的哲学概念,意涵是指空寂深远的宇宙的初始状态,也就是万物得以生成的本原。  

既然是本源,那么就有了这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

张载认为太虚是天地的始祖,天地皆从太虚之中来。“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这里有述说了“太虚”和“气”的关系,无形和有形的关系。

在张载看来,气是有形有象的,太虚则是无形无象的,无形无象的太虚,是气的本体。气因其或聚或散的不同变化形式而有不同的存在状心:气聚则凝聚为物,气散则回归太虚。

以上是一种形而上的看待,那么动态辩证如何看待呢?

太虚是永恒的宇宙本体,而聚散变化的世界万物,则是气的存在的暂时形态,即所谓“变化之各形”,太虚是散而未聚之气,待其聚,则为气。这就是张载的“太虚即气”的思想的基本内涵。

由无形而到有形,或许这“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或“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的亦可解释其关系吧。如此来看,有无相生相克,聚散运动变化发展,或许这也是道家练气,儒家理气,风水师的相术,医术的气脉等传统国学的理论基础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