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天天读写 | 社团星辉 ![]() 山大辅仁学校七年级(11)班 李早 ![]() 关于夏日的记忆,除了冰凉的西瓜、爽口的冰粉、可口的酸梅汁,就是奶奶夏日做的夏日凉面了。 【列举中解释题目】 凉面的吃法可繁可简,在老一辈眼中,一点芝麻酱,就可以让碗中的凉面锦上添花了。每当我放暑假回老家时,奶奶都会亲手为我做一碗顶配的鸡丝凉面。我也总会扑上去,调皮地将筷子伸进碗里搅啊搅,任由面变成一坨。奶奶笑着嗔怪道:“急什么,大好的面都要被你搅坨了。” 【回想暑假回老家吃面的情景】 每次做面之前,我都会跟着奶奶去集市上,买上两袋乌冬面、一个大鸡腿、三根新鲜的黄瓜和一瓶现磨的芝麻酱。 【准备材料】 回到家中,将面倒入锅中,加上水,开到大火。不一会儿,锅底起了小气泡,再加上一瓢水,煮上两分钟左右。奶奶将面倒入凉水中放凉,再将鸡腿煮熟,叫我撕成细丝。随后,我把黄瓜洗干净放在案板上,左手按着黄瓜,右手连续快速动着刀,均匀而有节奏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里。凑近闻闻,一股黄瓜特有的清香窜进我的鼻子,偷偷拿上一根塞进嘴里,有一种淡淡的甜味,清新怡人。 【加工面卤】 到了我最期待的拌凉面了。把各种配菜一并端到餐桌上,将所有准备的配菜各抓一小把放在凉面上,淋上一圈芝麻酱,撒上一小撮蒜末在中间,再用筷子搅拌均匀,使每一根面条都裹满酱汁,就可以开吃了。 【搅拌凉面】 每次吃凉面之前,我总要先欣赏一番。白而透的面条,上面放着碧绿色的黄瓜丝、乳白色的鸡丝、咖啡色的芝麻酱、鹅黄色的蒜末,趴到碗边一闻,一阵芝麻的醇香伴着蒜末的辛辣闯入鼻腔。夹一小绺儿面入口,面的筋道、黄瓜的清爽、鸡丝的咸鲜、芝麻的香浓在口腔里弥漫开来。 【享用凉面】 夏日的气息,令人想念。奶奶做的夏日凉面牵系了我对夏日所有的回忆。 【总结上文,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这是一篇描述美食的记叙性散文。文章以“夏日凉面”为线索,生动、形象地记述了“凉面”的制作过程,表达了“我”对“凉面”的喜爱与赞美,还有和“奶奶”共渡美好时光的怀念。写人记事具体、生动,情味浓郁。首尾呼应,构思缜密。 写法借鉴:具体、生动的描述。本文围绕“凉面”这个核心内容,从备料、加工、搅拌、欣赏、享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生动、细腻的描述,用语准确,表达自然。 一、动作描写。表现“我”吃凉面,“我也总会扑上去,调皮地将筷子伸进碗里搅啊搅,任由面变成一坨”,一个“扑”字,强化了“我”对“凉面”的渴求,一“伸”一“搅”准确地描述了吃“凉面”的状态。 二、场景描写。“回到家中,将面倒入锅中,加上水,开到大火。不一会儿,锅底起了小气泡,再加上一瓢水,煮上两分钟左右”,“倒面”“加水”“开火”这些动作,伴随着“锅底起了小气泡”这个状态的描述,再加上“加水”“煮”的动作,完整、清晰地呈现了“煮面”的过程。 三、数量词的使用。放置配料,“将所有准备的配菜各抓一小把放在凉面上,淋上一圈芝麻酱,撒上一小撮蒜末在中间,再用筷子搅拌均匀,使每一根面条都裹满酱汁,就可以开吃了”,“一小把”“一圈”“一小撮”“一根”都具体而形象地表现了各种配料的放置情况。 四、色彩描述。描述做好的凉面,“白而透的面条,上面放着碧绿色的黄瓜丝、乳白色的鸡丝、咖啡色的芝麻酱、鹅黄色的蒜末,趴到碗边一闻,一阵芝麻的醇香伴着蒜末的辛辣闯入鼻腔”,运用五个表现不同颜色的词语,精准而形象的写出了“凉面”的缤纷色彩,增强了凉面的诱惑力。 这些具体而生动的描述,反映了小作者丰富的语汇和成熟的语言驾驭能力。由此可见,要写好文章,注重语汇的积累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是多么重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