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观止》的10个冷知识

 温柔的TIGER 2025-04-23 发布于福建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代散文集。

      自从本书刊行后,即迅速流行开来,迄今已有200多年,仍然畅行不衰。

     其实类似文集,在历史上并不少见,比如南朝萧统的《昭明文选》,明末清初金圣叹选编的《天下才子必读书》和曾国藩《经史百家杂炒》 等都是同类作品。

     这些选文的编者,当然社会地位更高,比如曾国藩被梁启超称为半个圣人,萧统则贵为皇太子,而《古文观止》的编者吴楚材、吴调侯只是普通的私塾老师,为什么这本书的影响力反而更大呢?

     对比上述权贵编者,作为富有教学经验的塾师,二吴显然更熟悉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因此选文更加切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更有针对性。选文的精到,正是《古文观止》数百年来征服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根本原因。

      迄今为止,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已经直播讲解《古文观止》4轮,梳理出10个冷知识分享给读者。

01 典故

     《古文观止》人气典故蕞多的文章是王勃的《滕王阁序》,全文773字,至少48个典故。当时年方26岁、文采飞扬的王勃,在有限的生命里书写了华彩乐章篇章。

02 独创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他的《进学解》中,运用了40个成语,多是自己的独创,比如“夜以继日”“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等,体现了韩愈作为“百代文宗”的创作实力。

03 篇章

     在《古文观止》中,入选文章最多的作者是韩愈,共有24篇作品入选;其次是苏东坡,入选了17篇文章,欧阳修有13篇文章选入。

     如果按入选经典书籍计算,《左传》入选了34篇文章,《战国策》入选14篇,《史记》入选14篇。《左传》作者有争议,《战国策》系多人之手创作,《史记》也是司马迁父子合作的作品,因此没有列入上述三甲作者。

04 长文

      《古文观止》作为古文教材,为了方便学员学习和理解,选文一般在百字到千字之内,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有2400多字,是字数蕞多的文章。

05 短文

      三篇不足百字的短文也被选入《古文观止》中。其中为读者蕞为熟悉的文章是刘禹锡的《陋室铭》,只有81字。选自《国语》的《晋献文子成室》,仅76个字。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则有97字,这算是《古文观止》中的三篇“百字文”。

06 思想

      《古文观止》中,思想性蕞强的文章是韩愈的《原道》和王阳明的《尊经阁记》。

      《原道》排斥佛老思想,倡导儒家的道统,对历史的影响极大。

     《尊经阁记》则是对儒家思想的进一步整理的大成之作,是阳明心学的集中呈现。

07  资料

     《古文观止》,全书12卷222篇作品,内容丰富,梳理清楚文章的主线是很重要的,以下两本书可以作为理解全书内容的补充资料。

      前六卷主要讲述春秋、战国时间的文章,所以建议读冯梦龙写作的《东周列国志》。这本书涵盖了东周春秋、战国的主要历史事件,是非常不错的参考资料。

    后六卷可以《唐宋八大家文选》作为参考资料。在了解唐宋八大家生平的基础上,可以将相关文章作为《古文观止》的补充。

08 时间

     《古文观止》选文的时间跨度是约2487年。第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的发生时间是公元前722年,也就是《左传》时间隐公元年。但这篇文章不是书中所选文章时间最久的。选自《国语》中的《召公谏厉王止谤》记录的时间是公元前844年,而全书最后一篇文章《五人墓碑记》作于1627年,跨度接近2500年。

09 首尾

    《古文观止》第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讲的内容是“孝”,最后一篇文章《五人墓碑记》讲的是“忠”,能入选的作者,不但文章写得好,在气节方面也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才能经受住历史的考验。

10 偏爱

    今年寒假期间,我的直播间组织背诵挑战活动,‍‍结果发现《古文观止》人气最旺的是王勃的《滕王阁序》,在直播间背诵通关的不下百人。

     对我来说,其实最喜欢的文章是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此外还有杜牧的《阿房宫赋》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滕王阁序》要排第四位了。

    亲爱的朋友,你最喜欢的《古文观止》里的美文有哪些?请在文末留言部分写下你偏爱的美文名字吧。  

通知:

思学老师每天早上6:30-9:30,在视频号直播间导读传统文化经典,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视频号后,可以查看直播回放。每天参与直播,一起读透《古文观止》,一起读出智慧,读出能力,也读出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