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从理论到实践学经方 第十二课:乌梅丸方证解构(3) ![]() 乌梅丸的经典方证 ![]() 第二个方面,乌梅丸经典方证的解构,就是看张仲景是怎么来应用或者认识乌梅丸的。乌梅丸的经典方证虽然只有1条,但是乌梅丸的临床作用非常广泛,所以后世医家又把厥阴病的提纲证和厥阴病欲解时的2条条文也纳入到乌梅丸的经典方证当中来。第一条就是338条,用乌梅丸治疗蛔厥。蛔厥是什么?这是一种以前上了岁数的人可能得过的病,我小时候也得过蛔虫病的。当蛔厥发生的时候呢,蛔虫会往胆道这边去钻,蛔虫钻的时候,人就会疼得非常的厉害。我们知道,当人疼痛特别厉害的时候,就可能会手脚冰凉,全身出冷汗。那当蛔厥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什么药呢?就是用乌梅丸。我们看张仲景是怎么描述蛔厥的特点的,说蛔厥“其人当吐蚘”,当吐严重的时候,蛔虫会从胃里面吐出,然后“而复时烦者”,就反复心烦,就是蛔虫在体内反复的钻动,这时人就会疼痛,疼痛呢就心烦啊,然后他说此为“脏寒”,就是表现出来是机体是一个寒冷的状态。然后“得食而呕,又烦者”,得食就是吃了东西,吃了东西之后又出现恶心、心烦,为什么?因为蛔虫闻到食物之后啊,又出来了,这种疼痛、恶心、呕吐、心烦症状就又出来了,这是蛔厥的特点。蛔厥应该用什么方子来治疗呢?就是用乌梅丸。然后紧接着,仲景后面还有一句话“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乌梅丸又治疗久利,就是慢性腹泻疾病。为什么乌梅丸会治疗慢性腹泻性疾病,我们后面会讲到,从六经去解构,我们会发现,腹泻最常见的是跟太阴有关系,跟少阴也有关系。乌梅丸的药物组成当中,在少阴和太阴的药物是非常之多。这个是338条,乌梅丸“主蛔厥”,又“主久利”。第326条,是厥阴病的提纲证,就是说乌梅丸适用于绝大多数厥阴病的提纲证,因为除了当归四逆汤之外,乌梅丸也是厥阴病的主方。乌梅丸针对厥阴病的提纲证就是,只要符合厥阴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都可以考虑使用乌梅丸。 我们后面会再讲厥阴病的提纲证,还有第328条,经典方证叫“厥阴病欲解时”,什么是欲解时?就是到这个时候、这个时辰,厥阴病可能会缓解,也可能会加重,这时也可以使用乌梅丸。我们一个个解释,乌梅丸的第一个经典的方证是蛔厥。我刚才提到了蛔厥的特点,就是反复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心烦,然后有时候会吐出蛔虫来,就是蛔厥,从乌梅丸这个条文来看,它对应的疾病就出来了,就是蛔厥;然后对应的人的特点就是间断的腹痛、心烦、恶心、呕吐、吐蛔,这是人的症状的特点。乌梅丸的第二个经典的方证是“主久利”。就是慢性的腹泻,所以我们在病的里面就加了慢性腹泻,人的特点就是腹泻,我们有时候会问病人大便怎么样?病人的大便是溏稀的,次数比较多,这也是病人使用乌梅丸的一个指征。 第三个就是厥阴病的提纲证。所有的病证,在经典的条文里面能够体现厥阴病相关的证候、特点的时候,也可以考虑使用乌梅丸。厥阴病的特点是消渴、口干、口渴,相当于现在很多的糖尿病病人,还有尿崩症的病人,还有一些肾脏病、肾小管间质性病变的病人,他也是出现口干口渴,有时容易饥饿。消渴,然后“气上撞心”,实际是体内有一种虚热往上走,为什么说往上走呢?因为他下面是不足的,我们前面看到这张方组成的时候,他的脾、肾不足,人体的气就会往上冲,往上冲到什么,到上面的这种少阴,到心这边,下面是肾,中间是脾,不足的时候气就往上冲,往上冲了之后,特点就是气上撞心,后面还有“心中疼热”,心中可以是胃脘部的不舒服,也可以是在往上面的,就是胸部的不舒服,它可以出现胃脘部的疼痛,或者胸部的疼痛,还有一种发热的感觉。还有他的症状就是“饥不欲食”,他饥饿,感觉到很饥饿,但是不愿意吃东西。为什么他不愿意吃呢?一吃东西他胃里面更难受,吃了以后就出现恶心、呕吐,吐什么呢?吐蛔虫。这种病还不能“下之”,一下“利不止”,一下就损伤中焦脾胃,对下面的肾,对下面的少阴,损伤更严重,这时候他会出现严重的腹泻,这是厥阴病的提纲证。也就是说厥阴病这一大类,如果我们要用什么方子来干预的话,当然它有分类的,其实以乌梅丸为基础来化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从厥阴病的提纲里面又多出了一些人的特点,比如口渴多饮,然后饥饿不欲食,心烦。 第四个经典方证叫厥阴病欲解时。所谓的厥阴病欲解时,就是到这个时辰,疾病会发作、加重或者是缓解。厥阴病欲解时的时间窗(“时间窗”指的是在整个病程中的一段特殊的时间,通常指的是在这一时间段,疾病可以被检查或治疗,而先于这个时间段疾病可能无法诊断或治疗无效,而晚于这个时间段诊断治疗,疾病的预后就很差。)是在什么时候呢?“从丑时到卯时”。丑时是凌晨的一点到三点,就相当于凌晨一点,卯时就是五点到七点,合起来就是凌晨一点到七点,这时疾病会发作、缓解或者是加重,这时就是叫厥阴病欲解时。所以说,乌梅丸的适应症其实又多了一个病,就是厥阴病欲解时,疾病在这时发作或加重,也可以使用乌梅丸。黄教授对乌梅丸人的特点,做了一个非常精简的描述。我们前面说了症状体征,症状是腹痛、心烦、恶心呕吐,还有厥,包括手脚冷、口渴等等。黄教授用“痛、厥、烦、呕、利”五个字来归纳乌梅丸人的特点。这个痛主要是蛔虫在腹部里面,现在不一定是真的有蛔虫,他有腹部的疼痛,或者是间断或者是病发作有时的这种疼痛,然后还有心烦、恶心、呕吐、下利、厥,我们后面会把这五个字纳入到六经辨证当中,去发现乌梅丸人的特点,就是乌梅丸人在六经的所有症状,用这五个字就能概括。 我们前面分析了从经典方证推导出乌梅丸适应的疾病和适应的人的特点。那么如果把经典的方证与六经观联系起来,乌梅丸有几个特点呢?一个是蛔厥,厥就是四肢冷。我们前面讲过,两阴交尽为厥阴,两阴就是太阴和少阴,所以从这张方的组成来看,太阴和少阴的药加起来远远比厥阴要多,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把厥阴托起来,把阳气透露出去,如果仅仅从厥阴这边去升发,不从太阴和少阴这边去给它温补的话,厥阴很难透发出来;乌梅丸又“主久利”,腹泻跟太阴、跟少阴关系最为密切,乌梅丸的组成中作用在这里的药是非常多的。还有厥阴病的经典方证,就是厥阴病的提纲证,有“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这些在六经当中也是能体现的。消渴,常常是口干、口渴,体内有热,所以加了黄连、黄柏。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我们刚才提到了气上冲心,为什么上冲啊?是因为太阴和少阴不足了,就是下面的气,或者两本不足之后,人体的气就会往上冲啊,就是下面的气会往上冲,固不住了;心中疼热,其实是跟火有关系,所以加了黄连和黄柏。饥不欲食,跟太阴也有很大的关系。这就是乌梅丸的经典方证和六经辨证,也就是我们对乌梅丸经典方证的解构。 ![]() (节选自《经方入门二十讲》) (吴从军、张琪、许静华、胡淳淳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