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00天阅读挑战赛】 时间:2025年4月25日 进度:1097/1000 分享者:容与 分享书籍:《伤寒恒论》 作者:郑钦安 分享章节:卷七·伤寒痰病 ———————————— 【重点摘抄】 🌱计三法。据舒本校增 一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按:此条头项既不强痛,又无恶寒、恶风情状,何得如桂枝证?此皆不经之论。应当云“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胸有寒也”,后人即按胸有寒结治之,何等直切。此病亦不在可吐之例,至亡血家更不在吐之例也。 二 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 按:病人既有寒饮而发其汗,汗则亡阳,胃阳既亡,胃中之冷更甚,必吐蛔者,蛔不安于内也。 【我的思考】 🌱直译必要时意译原文: 一共三法。根据舒池远先生的版本校增。 一,病证像桂枝汤证,头不痛,脖子不僵硬,寸脉稍微浮,胸中痞满坚硬,气往上冲到咽喉,无法顺畅呼吸的,这是胸中有寒。应当用吐法,适宜用瓜蒂散。 按:这一条文,既没有头痛脖子僵硬,又没有怕冷、怕风的情况,怎么证明是桂枝汤证?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言论。应当说“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胸有寒也”,后人就按照胸中有寒的病证来治疗,这种方法直接恰当!这个病也不在可以用吐法的范畴,至于亡血家更不在可以吐法的范畴。 二,病人有寒,再次用汗法发汗,胃里面寒冷,必会吐蛔虫。 按:病人既然有寒饮而又发其汗,出汗就会亡阳(出汗先伤的是津液,津液少了之后对阳气也有损失),胃里面的阳气既然消亡,那么胃里面的冷就会更严重,必然吐蛔虫的,这是因为蛔虫不安定在身体里面。 |
|
来自: 青柠檬2023052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