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时真的会嫌弃我爸妈:那些和原生家庭的爱恨情仇

 柠檬心理课堂 2025-04-25 发布于江苏

 生活中的实用心理《5分钟心理学》

免费 亞洲女人, 休閒, 假期 的 免费素材图片 素材图片

配合下方音频阅读,体验更佳。


柠檬心理丨作者

Pexels、Pixabay丨图源

先听听这样几个场景:

和同学聊起童年,别人说出国旅行,你只能沉默地想起在菜市场帮爸妈看摊位的暑假;

第一次带男友回家,爸爸当众说“我女儿又懒又馋”,虽然知道是玩笑但还是瞬间眼眶发热;

职场遇到不公不敢反抗,因为耳边自动播放妈妈的口头禅:“忍忍就过去了,别惹事”。

面对这样的时刻,你是不是会突然感觉心里被扎了一下?甚至想怒吼

“为什么我的家不能像别人家那样?” 

如果你有过这种嫌弃自己原生家庭的念头,首先我要告诉你:

这很正常,你不必自责。

就像妈妈吐槽你房间乱≠不爱你,嫌弃父母≠不孝。

事实上,你的嫌弃并不是无缘无故的,一般来说,这些原因会让你忍不住感到嫌弃。

1

比较产生的心理落差感

看到别人父母:

情绪稳定

尊重边界

温柔支持

回头看看自己爸妈:

你兴奋地说拿到了offer,他们对你说:“这种小公司能有什么前途?”

你说加班好累,他们说:“我们当年种地比你累多了!”潜台词就是你不配喊累。

不高兴了,他们就把你当情绪垃圾桶,甚至对你打骂。

在这种对比下,哪怕你很爱父母,也会感觉窒息。 

2

代际创伤的“无声传递”

奶奶对妈妈吼叫→妈妈对你暴躁→你发誓要温柔育儿…….

结果你某天突然发现:

自己也在用同样的句式骂孩子,那种“我终究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的绝望感。

让你控制不住嫌弃家庭,更嫌弃自己。

3

经济差异带来的羞耻感

大学时室友随口说:“这件衣服才1千多,很便宜啊”,而你正在拼多多上为了省几块钱各种纠结;

工作时同事抱怨:“我爸非要给我买宝马”,而你想着下个月的房租快要交了,自己怎么去凑这个钱。

这种阶层羞耻往往让人既心疼父母的辛苦,又忍不住埋怨:

“为什么我们要活得这么累?”   

当你发出这样的嫌弃时,其实每句嫌弃下面都藏着未被满足的期待。

当你嫌弃父母没文化时,其实你是想要被理解;

当你嫌家里穷时,其实你是渴望有安全感;

当你嫌父母强势时,其实你是在呼喊“请看见真实的我”。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

她经常抱怨她妈妈爱唠叨,后来她跟我说:“我讨厌的不是妈妈唠叨,是她每次都说'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要不是有你,我现在多开心’。

这种被绑架的爱,让她很有压力,她才会一边愧疚一边嫌弃。

不可否认,父母的有些言行确实让人很受伤。

或许你在20岁时曾想过:我一定要逃离这个家!

到了30岁时,你可能会崩溃:他们为什么就是不改?

但是等你到了40岁,或者更大时,可能就会明白:原来他们也伤痕累累。

然而最虐的是什么?

那就是当你终于有能力理解父母时,你可能已经永远失去了和他们好好说话的机会。

我曾经刷到一个网友的留言,她的话让我泪目:

“以前我总嫌弃爸爸的二手烟,现在他躺在病房里连呼吸都费劲,我居然可耻地怀念起那个烟味……”

嫌弃是爱的阴暗面,而爱也常常戴着嫌弃的面具。

也许你正在经历这种矛盾挣扎。

没关系的,我懂你的口是心非,也懂你深夜想起父母时那个翻来覆去的心情。

嫌弃不可怕,关键是别习惯用嫌弃掩盖自己的真心,在还有机会的时候,多多表达自己的爱,不要留下遗憾。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