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某某,男,70岁,2025年3月4日就诊 主诉:双膝关节疼痛1年 现病史:患者自诉1年前开始出现双膝关节疼痛,症状逐渐加重,开始未予以重视,2月前在外院查双膝关节核磁:1.右髌骨后缘软骨损伤病关节面下骨髓水肿2.右侧膝内、外侧半月板损伤(III°),左侧膝外侧半月板损伤(II°)3.右膝内外侧副韧带损伤4.双膝关节积液,诊断为“半月板损伤、关节腔积液”,予以口服氨基葡萄糖、塞来昔布胶囊口服,关节腔积液抽除,关节腔注射治疗5次,目前关节仍疼痛,屈伸不利,患者为求中医治疗,特来我处就诊。 现在症:双膝关节疼痛,右侧甚,屈伸不利,腰痛,双下肢沉重,疲乏,食纳尚可,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舌脉象:舌淡苔白腻脉沉滑无力。 ![]() ![]() 辩证:气血亏虚 肝肾不足 水湿内停 处方:黄芪五苓散加减: 黄芪45g 茯苓30g 猪苓15g 泽泻15g 白术15g 桂枝10g 车前子10g 当归30g(酒) 川牛膝30g(酒)党参15g 狗脊15g 7剂 水煎服 日一剂 分早晚分服 二诊,患者诉关节疼痛、下肢沉重、疲乏明显好转,已无腰痛,但膝关节屈伸时仍不利索。 原方加白芍30g: 黄芪45g 茯苓30g 猪苓15g 泽泻15g白术15g 桂枝10g 车前子10g 当归30g(酒) 川牛膝30g(酒)党参15g 狗脊15g 白芍30g 7剂 水煎服 日一剂 分早晚分服 三诊,屈伸不利亦缓解,续服7剂 症状基本消失。 按:黄芪五苓散是中医经典方剂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的基础上加黄芪而成的加减方,主要用于治疗水湿内停兼有气虚的证候。 组成:黄芪、桂枝、茯苓、猪苓、白术、泽泻 功效:益气健脾,温阳利水主治:气虚水停证,症见水肿(下肢明显)、小便不利、体倦乏力、气短自汗、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适应症: 1.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气虚水肿)。 2.心衰导致的浮肿、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水、关节积液等各种积水证(心气不足,水饮内停)。 3.脾虚湿盛之泄泻、腹胀。 4.更年期水肿或特发性水肿(属气虚水停者),防己黄芪汤、防己茯苓汤也有应用机会。 其组方精妙、应用广泛、疗效确切,成为临床治疗气虚水停证的典范禁忌:阴虚火旺、湿热壅盛者慎用(黄芪性温,可能助热)。纯实证水肿(如急性肾炎初期)不宜单独使用。 此方是山西名老中医李可治疗关节腔积液的宝贵经验,载于《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其中关于此方诸多加减变化,以及治疗各种关节腔积液案例颇多,我临床反复使用发现效果确实可靠,于是爱不释手。李可老先生一生扎根农村,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用中药救治了现代医学仍棘手的诸多疑难危重疾病,是仲景医学的坚定实践者,常被称为中医行走的ICU,感兴趣的可看看下面这本书。 “三两半”由吴江市卫生局中医药顾问、退休老中医马云翔(原南京军区总医院主治医师)于13年前(按2025年推算约为2012年)在一次中医学术年会上首次公开,由潞党参、炙黄芪各1两(约30克)全当归、制狗脊、淮牛膝各半两(约15克)全方总重为“三两半”(约105克)为治疗气虚不足、肝肾亏虚的腰痛良方。 |
|